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深度网谈 正文
高端探访王纪言:拯救心灵生态
内蒙古新闻网  09-01-15 16:4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王纪言“炮轰”内蒙古文化节

  记者:您是在内蒙古出生的,改革开放30年后以“两会”代表的身份回来,其中的意义在哪里?

  王纪言:倒着说,11日晚上,在北京大学的百年大礼堂,任何一个北大的学生面对获奖者都要放低心思放轻语气。在那里,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获得了“改革开放30年城市文化名片”荣誉。

  我与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结缘,其实是有意与无意之间做的一件事,我在香港呆着常常听不到家乡的声音,有了家乡的声音也不一定纯正,有的演唱团去了都是假唱,对口型,然而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全是真唱。一是在香港看不到这些,二是在香港看不到蒙古民族的品牌。你没有让它成为品牌,像欧洲归来、像格鲁吉亚的神奇、像美国的印第安纳等都是世界的牌子,而我们没有啊!胡锦涛主席出国访问带着艺术团,带了两次“云南印象”了,那么还有没有其他代表中国状态的东西,那我就想了,我是港、澳、侨、内蒙古海外联谊会会长,我也是港、澳、侨、内蒙古同乡会会长。这些事使我思索,我们能干点什么呢?与其说让香港的朋友回来建一个什么希望小学,不如帮着做点真正文化层面的事,做文化从哪里着手,在香港有特别好的国际儿童合唱的交往惯例,世界的孩子合唱童谣是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你只要让孩子在香港或海外上中学,包括上小学,你的孩子一来,音乐老师先上来问会什么乐器,我女儿是英国皇家钢琴八级,小提琴会吗?不会就去合唱团学习去。因为只有会另外一种乐器才能在一个集体中完成一个合奏创作,这是西方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唱团,可以把一代一代西方的童谣和民谣通过这样传承下来。而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是相对失败的,我们的孩子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是几乎没有真正音乐教育的。人家世界有一个儿童音乐的状态,而我们没有自己的或民族的东西。

  记者:您说您这次回来,主要是为内蒙古的文化做事,具体指什么?

  王纪言:我们的这个家乡应该创造自己的文化牌子,为什么呢?我们草原民族的历史是世界性的,草原活动的舞台是世界性的,大草原,大戈壁是世界性的景观。民族是世界的,舞台是世界的,历史是世界的。咱们怎么就好像出了什么毛病,我们的民族要进步了,第一个在酒桌上,端着酒唱着歌站起来了,开心了,旁边的朋友又唱了一遍同样的歌曲,跑调了,更加开心了,喝得昏天黑地。这难道就是文化。第二个是当代传媒劣根性的影响,主要就是电视,速食快餐,有巨大的台子,有电视短暂的传播。宏大的舞台和小型的播出样式,把钱财都浪费了。乌海黄河草原文化节、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文化节、包头鹿回头文化节、呼和浩特乳都文化节、赤峰红山文化节等,参加文化节的状态主要是一顿文化大餐,有大餐,没文化。台上乌兰牧骑不停地跳,跳了不到十分钟,台下就大乱。而且主要的几个人是参加完这个文化节,又要去另一个文化节,赶场子。我们办了什么文化节,在哪里了,留下了什么文化?我们以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以为在电视台播出一下,民族就留下了文化吗?结果失去了。在这种浮躁的文化状态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消亡,就这么消亡。真正最弱小最奇缺的东西在那里?在草原深处,在森林深出,在戈壁深处。草原文化,大文化,目前只有在我们的家乡内蒙古的舞台上,还遗存着一点,别的地方找不见了,于是你得回头想吧,要有一个品牌,要有一个与国际文化的接轨方式,要有一种事半功倍的穿透力和打击力,那么就要从孩子入手,要来一个文化拯救。同样的一个民谣或童谣由孩子唱出来和大人唱出来完全不一样,从孩子入手,因为咱们草原的孩子好,因为咱们草原的孩子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他们有取之不尽的童谣和唱不完的英雄史诗。在草原的孩子中,从稀缺的稀少的草原文化的孩子入手比较好,于是童年的记忆中,我的家乡的童谣就跃然而出。中国唯一的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就在呼伦贝尔。蒙古族英雄的部落有二十多个,而那里有布里亚特和巴尔虎的两个部落。呼伦贝尔也是成吉思汗的娘家,所以我在国际上宣称:这些童谣也许你大概完全没有听过,但是成吉思汗你听过。这就是为什么启动在呼伦贝尔的原因了。这些童谣都是口传下来的,也是在口传历史,如果这些语言消失了,历史也就不完全了。

稿源: 内蒙古商报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