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 > 两会特刊 正文
金融风暴下民工向何处去?
内蒙古新闻网  09-02-25 16:0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风暴卷走2000万农民工饭碗

  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表示,加上新的外出打工者,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很大

  据新华社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日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国家将采取五项措施着力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这一突出问题。

  陈锡文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陈锡文表示,国家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在,还可以保证温饱。“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减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过去主要从事外贸的企业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可以说,当前保就业、保民生就是保农村稳定。”陈锡文说,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纯收入中约占40%,农民工就业数量的减少,带来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困难。

  陈锡文说,国家要求各地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在当前,要做好监督企业对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经费的缴纳等工作。此次一号文件的制定和发出,其中很重要的也是针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等突出问题。

  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四大亮点

  作为2004年以来第6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有什么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的“新办法”?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进行了解读。

  a

  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长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波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比以往下降,有些农副产品的价格甚至是绝对水平的下降。党中央、国务院陆续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四项补贴今年预计将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提高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水平等。

  b

  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

  据陈锡文介绍,根据测算,有2000万左右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c

  农村民生建设投向5个领域

  陈锡文说,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五个重点领域:

  一是农村电网建设,实现城乡之间用电的同网同价。二是关于乡村道路建设,今后通达率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今年开始每年解决6000万以上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加快农村的沼气建设。五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进行试点工作。

  d

  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

  据陈锡文介绍,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先强调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

稿源: 中国网  编辑: 赵静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