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课本编写、印刷质量及学生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教材循环使用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在小范围试验成熟并取得经验后再行大面积推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说。
建立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有利于节约资源。目前,《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已在部分地区实行了循环使用。但王亚非代表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教材循环使用面临着“四大矛盾”。
一是卫生安全与循环使用的矛盾。我国中小学生用手指蘸口水翻书等不良习惯仍然普遍存在。教材循环使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特别在广大农村学校更是如此。即使每个学校都购置消毒设备,但是设备购买、使用、维护以及专人专项费用,和每年购买教材的费用相比并不少,而在广大农村学校很难确保能够按制度、按要求消毒。
二是成本与价格的矛盾。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就对教材的装订及质量提出质疑。“书皮太薄了,很容易被学生损坏。既然要循环使用,教材的装订、纸张等都应该大幅改进。”我们现行的循环教材一般都是按照1学年的使用期限设计、印制和装订的,如按照3年使用期限设计的话,不仅传统的装订方式需要改变,而且纸张质量也必须提高。
三是教材修订与循环使用的矛盾。目前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尚处在试验阶段,因而各出版机构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不仅属于“实验教科书”,而且还处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之中。比如,去年以前出版的《音乐》教材编入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歌曲,其内容体现了“迎奥运”和“盼奥运”精神。但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这些歌曲就显过时了。
四是学习使用与循环使用的矛盾。有教师指出,传统上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在教材上“读、划、批、注”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好不要因教材循环使用而强行改变。而且,学习认真的学生,其用过的书往往损毁严重,而经常旷课和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反而教材保存完好。
王亚非代表建议,教材循环使用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实际逐步推进。先小范围试验,再行推广。(记者张先国、朱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