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 > 代表建言 正文
孙丕恕代表:别的地方可以省研发投入不能省
内蒙古新闻网  09-03-11 15:2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科技创新危中求机

  -周萌代表(江西吉安市委书记):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招商引“技”引“智”

  -孙丕恕代表(山东浪潮集团董事长):别的地方可以省,研发投入绝对不能省

  -许京军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

  “经济实力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从长远看,要真正摆脱危机,关键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江西吉安市委书记周萌代表说。

  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从历史上看,许多次经济危机都是科技突破将其拖出泥潭,而且使工业和社会发展水平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科技创新的作用可见一斑。”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委员说。

  “重大的危机总是催生新的变革,而主导变革的力量仍将是技术创新。谁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先机,谁就能在将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山东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说。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终有过去的那一天,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长远的事。”许京军说,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占领市场,应对危机。

  周萌说:“以吉安为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金融危机面前市场表现一直很不错。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他表示,在当前产品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培育支持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从长远来看,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提升一些传统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以提升我们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

  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丕恕说,作为高科技企业,应该不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固然需要紧缩开支减少投入,但是别的地方可以省,研发投入绝对不能省!”孙丕恕介绍说,2008年,浪潮用于研发的投入,达到了公司销售额的6%。今年还将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

  “保增长主要抓两个环节——保企业、保投入。而保企业的核心就是保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只有把这种企业保住了,才能实现平稳、持续、较快的增长。”周萌说。

  “目前科技创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创新的动力不足,二是产学研链条脱节。”许京军说。

  “金融危机没来的时候,你跟一些企业说科技创新,企业要么说用不到,要么说等不及,有订单等着呢,还不如买现成的技术。因此,我们的企业可以说普遍创新能力不足。”许京军说,“金融危机一来,许多企业发觉自己没什么比别人更拿手的东西,才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危中有机’: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战胜困难的关键一步。”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科技人员更是重任在肩。产学研相结合是个老话题,但今天看来更有现实紧迫性。”许京军说,“我们要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为科技创新搭建广阔平台

  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周萌表示,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才环境,为各种创新要素的成长搭建起广阔舞台。

  “当前,内地正在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招商引‘技’引‘智’。”作为来自革命老区的市委书记,周萌坦言,“我们特别希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

  “科技人员从主观上讲都很希望和产业相结合,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许京军表示,国家应该进一步改进科技创新评价机制,让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显现。

  “科技创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许京军表示,技术创新领域需要投入,但更需要科学决策,从最需要的领域入手。许京军建议,科技创新的目标一定要实在,不能打着科技创新的幌子圈项目。同时,创新工作必须踏实稳步,为企业真正解决问题。

  ▲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记者廖文根杜海涛孙秀艳)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