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创新型首府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诸多亮点。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从产品到技术再到企业……在科技品牌的带动示范下,一个拥有自主特色的产品集群正在草原大地上崛起,一曲锐意创新的旋律正在蓝天碧草间奏响……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8年12月10日,全国唯一的“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在首府正式落户。“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是国家在兽用疫苗领域组建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它的成功运转,推动了我市生物技术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有效促进了我市乃至全区、全国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在全国行业的作用和地位了。
同时,2008年我市首次实施科技重大专项,3895万元全部用于支持科技项目。“重编程的特殊发育阶段干细胞系”、“新的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工艺”、“生产氧化铝联产活性硅酸钙”3项科技成果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市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1项科研成果、67家高新技术企业点亮首府科技之灯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创新来推动。如今,在科技名牌战略的推动下,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纷纷入驻我市,伊利、蒙牛、宇航人、蒙科立软件公司等一大批高新企业擎起我市创新大旗,绘出一道道“科技名牌”光环。
目前,以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为主导和特色产业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基本成形。截至2008年底,我市共有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其中3家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的进步有力促进了我市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
5个服务平台、7种服务模式推开农业科技之窗
农业科技是首府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府农业科技以全新姿态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8年,我市创建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模式,以村委会联盟网为平台,搭建天(远程卫星)、地(互联网)、人(科技信息员)三网合一的农村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已在赛罕区、托县、玉泉区建立了8个试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企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研条件、研发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5个专业平台,采用电话查询、专家坐席、下乡服务、电视讲座、电台广播、网络查询、数据资源服务、科技培训等11种方式为全市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广大市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此外,为使科技与农牧民零距离,我市共建成国家、自治区级7种科技服务模式、39个服务示范单位。(记者 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