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首府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日前,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正式启动,“科学发展,打造‘一核双圈’,富民强市,构建和谐首府”成为实践载体,近日,就全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等,市委副书记杨飞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共克时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飞云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是迄今为止我党提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最科学、最系统、最能体现时代要求、最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发展观。近年来,我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在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首府的发展同自治区、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对首府下一步的发展进行审视和思考。呼市作为首府城市,怎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又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共克时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飞云强调,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有三点现实意义。第一,市县两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者、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处于发展的第一线,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市县两级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是我们着力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各级领导干部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我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理解不深;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不少差距,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三,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制约各地区各部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不少障碍,需要以科学的决策、发展的眼光、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科学发展,打造‘一核双圈’,富民强市,构建和谐首府”是符合呼市实际的载体
谈到这次活动的载体,杨飞云说,这次活动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中央、自治区分别依据各自实际和特点确定了活动载体。结合呼市实际,市委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科学发展,打造‘一核双圈’,富民强市,构建和谐首府”这一实践载体,这是符合呼市实际的一个载体,其中,“科学发展”是主题,是统领,也是指导思想;打造“一核双圈”是发展模式,也是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抓手;“构建和谐首府”、“富民强市”是目标。“富民”与“强市”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构建和谐首府”是从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富民强市”是构建和谐首府的基础。这个实践载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确定这一载体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将科学发展的主题与呼市地区的发展实际、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又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增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坚定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下一步,在实现这个载体上我们一定要把心思用在科学发展上,把干劲用在打造“一核双圈”上。通过实施这样一个载体,进一步坚定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信心,也体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杨飞云在进一步说明“一核双圈”发展模式时说,经过反复论证、酝酿,在去年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议上,市委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首府城乡一体化的决定》和《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总体规划纲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以打造“一核双圈”为抓手,提出今后5—10年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工作措施。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使市委的意图成为全市人民的意志。“一核双圈”发展模式为我市今后总体发展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涵盖了经济、社会、城市、农村各个方面,是全市的中心工作。所以我们确定的实践载体充分体现了我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特色。确定这样一个实践载体,就是要让活动紧紧扣住呼市发展的实际,紧贴呼市的中心工作,这样才能让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理清我市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完善科学发展规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杨飞云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理清我市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完善科学发展规划。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议和今年我市“两会”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一核双圈”,推进城乡一体化,力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保稳定,全面推进各项社会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努力实现15%的预期增长目标,措施就是抓好国家项目投资的争取和落实,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变挑战为机遇;二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机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发展非矿产资源依赖型和高科技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水平,特别是要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解决就业问题;四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首府的优势所在。我市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已占56%,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险业是新的增长点,另外还有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也有独特的空间;五是围绕“十年巨变”目标,深入推进城市改造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三城同创”,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六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管理。
杨飞云指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今年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实施“民生63条”的基础上,要着力抓好百姓最期盼的8件实事,努力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
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突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我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呢?面对这个问题,杨飞云的回答是,要解决突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杨飞云指出,目前我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方面,我市的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够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首府产业发展定位问题,第三产业固然要大力发展,但“强市”还得依靠工业。目前我市几大支柱产业除乳业、电力、生物发酵具备相当规模外,其他产业做得还不够大。呼市又是自然资源匮乏区,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多,发展高科技、无污染、非资源依赖型工业产业,把工业做强做大,这是在科学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二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群众要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方面,依法治市水平还不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待加强。四是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方面,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旗县区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仍在拉大,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县域发展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制约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突出,改革的任务还很重。六是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方面,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作风漂浮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问题。总之,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委副书记杨飞云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