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 |
党的十七大确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文化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运用到具体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当中。
一、必须把握发展第一要义,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不断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区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实践。当代文化发展潮流浩浩荡荡,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交融共生更加密不可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塑造、提升的作用更加全面深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文化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必须敏锐感受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尚,自觉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纳入改革开放全过程,增强发展信心,强化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水平,始终不渝地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要不断推进文化实践,自觉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始终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又提倡多样化,始终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保持民族性,把握规律性,又体现时代性,让民族优秀文化健动不止,生生不已,充满活力与生机。二是要理清发展思路,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要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深入领会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地位和作用,学习掌握文化建设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增强改革的紧迫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注入新元素,催生新作品,满足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要着眼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增强文化内容的吸引力,拓展文化服务的辐射力。要着眼我区文化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创新,探索艺术院团资源整合、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有效途径。通过分类改革,冲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和调动全区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使文化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工作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首先,要在文化工作中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重要作用,在文化工作中自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把时代的主流价值用文化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教益,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升华,自觉认同、接受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繁荣文艺创作,鼓励、引导文化工作者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激发创作活力,施展艺术才华,不断创作出体现人民真实情感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第四,要完善文化服务,建立政府保障有力、社会共建共享、运行机制高效、社会影响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就近、便利、有选择地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第五,要扩大社会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大办文化,办大文化的新局面。
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区基层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尤其是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建设标志性的现代化大型文化设施,忽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层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建设。要推动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就必须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本文化服务和能最大程度吸引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就必须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市文化辐射和服务农村牧区的机制和做法。要坚持五个统筹。第一,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建立完善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供优质服务。第二,统筹城乡发展。要抓住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等主要矛盾,加强协调,强力推进,努力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第三,统筹国办文化和民营文化。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共建平台,放手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发展大格局。第四,统筹大众群体文化需求和特殊群体文化需求。要在满足大众群体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对老龄人口、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文化关怀,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第五,统筹继承和创新。要坚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形成既有历史厚重,又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 王志诚)
|
|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