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立志家乡,建设首府,在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家乡的当代大学生的楷模。2000年7月她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回到了贫穷、但一直眷恋的家乡—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甲兰板村务农。几年来,她在家乡兴办的奶山羊繁育场和羊奶站,帮助带动了2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受到家乡父老的夸奖和称赞,2005年被市妇联授予“创业女明星”称号;2006年被呼市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评为“科技致富状元”;同年还被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首府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后,为了选定一个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收集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当她了解到国际和国内市场鲜羊奶、羊肉紧缺,市场需求量大时,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分析,产生了发展奶山羊养殖的思路。奶山羊是以食草为主的小型奶畜,同时又是俏手的肉畜,市场前景乐观。在农村发展奶山羊养殖,可利用丰富的饲草、秸杆优势,既降低了养羊成本,又能实现过腹增值。鲜羊奶、羊肉市场价格高,羊粪还是最好的有机肥,循环利用,综合效益好。同时奶山羊投资少、风险小,妇女和弱劳力也能饲养,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是一个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行性项目。项目确定后,她决定从小到大发展奶山羊养殖,为乡亲们做示范,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打动乡亲。在没有养殖实践经验、缺乏科学高效养殖知识的情况下,为把奶山羊事业做好,从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她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到北京、西安边打工边学习奶山羊饲养技术。学习期间,她从不拈轻怕重,每天工作10多小时,还买了很多科学养殖奶山羊的技术资料,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较快较好的掌握了养殖奶山羊的关键技术。
2001年3月,在家人的支持下,筹措资金2万元,从陕西省国家级奶山羊良种繁育场引进良种奶山羊30只。拉运过程中,她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正常情况下,从宝鸡始发,3天内即可到达呼市,可偏偏她搭乘的车坏在了延安以北20多公里处,3天的时间。3月的陕北天气阴冷,坏车的地方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她担心羊被冻死饿死,把身上仅剩的200元钱全部给羊买了饲草料。由地沿途颠簸,运到家后,羊患上重感冒、肺炎,而她本人也发烧输了五天液,双腿因受冻患上了关节炎,至今没有痊愈。有心人、天不负,在她3年多时间的精心科学饲养下,到2004年10月,她饲养的奶山羊母羊数量由最初的30只发展到360多只,4年共销售鲜羊奶280多吨,收入50多万元,出售肉羊400多只,收入10多万元。
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是最具说服力的。乡亲们看到她养殖奶山取得如此好的效益,便纷至沓来,要求加入。这时候她开始寻思,如果大家现在都养奶山羊,鲜奶产量会大幅增加,但现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建加工厂开发羊乳产品,鲜奶得不到处理怎么办?一个新的设想又在她的脑海里产生了。她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呼市跑了50多家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介绍了在家乡养殖奶山羊和现有羊奶源的情况,说服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开发羊乳制品开发市场。那段日子,连她自己都不知跑了多少路,不知说了多少下情话。她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内蒙古福海兴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心,达成了联合开发羊乳制品的合作协议,由村民负责养殖和奶源供应,企业从2005年3月1日起,按2元/公斤负责收购鲜羊奶、加工羊乳制品和产品销售。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养殖积极性特别高,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奶山羊种羊供应,2005年她又投资兴办了莎能奶山羊繁育场,进行引种,扩繁,及时给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羊。为了让乡亲们饲养好奶山羊,她根据自己几年的积累的经验,编写了《奶山羊科学高效饲养技术》一书,免费发给养殖户,免费开办奶山羊饲养技术培训班,并提供免费疫病防治,同时还为200多户困难养殖户提供了资金帮助。为了方便养殖户交售鲜奶,2005年初她还建起了羊奶站(点)10个,到2006底奶山羊养殖户发展到2000多户,养殖数量达1万多只,日产鲜奶10余吨,每年每只奶山羊的纯利润在1000元以上,帮助2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