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汶川灾民喜迁“侨心居”有了房一切都好办了
内蒙古新闻网  09-04-30 17:13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四月末的汶川依然很冷,静静的岷江水比冬日上涨了些许。28日,记者来到汶川漩口镇,被乡间一排排“小别墅”吸引住了。一个个院落内,一串串金黄玉米挂在雪白的墙上。主人家热情把记者往屋里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由海外侨胞为灾区民众捐建的“侨心居”,一同前往

  参观的人纷纷赞叹:“太棒了!”

  去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广东省侨办及其13个市侨办发起了援建汶川“侨心居”行动。半年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共筹集到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为汶川2300个受灾农户家庭盖起了“侨心居”。

  漩口镇核桃坪村的付登全、王平夫妇搬进“侨心居”新家一月有余。28日,得知上百位客人要来新家参观,夫妇俩起个大早,把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他家有103平方米,比在地震中毁损的房屋大了几倍。

  “侨心居对我们灾区民众,就是雪中送炭。”付登全说:“去年11月得知海外侨胞要帮助我们盖房子,心里就如同亮起了一盏明灯。去年冬天再难熬,我们都熬了过来,因为心里有了盼头。”说着,这个才当上父亲的小伙子眼眶红了。

  发展经济是村民们的另一个盼头。汶川漩口镇水田坪村的陈红告诉记者:“盖‘侨心居’那会儿,全家人都大着胆子往大房子盖,为的就是今后发展旅游业。”原来,当初规划“侨心居”时,除了注重其样式美观,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带动村民发展旅游经济,使侨胞的爱心真正惠及灾民。

  “以后一楼可以开农家乐,二楼自住之余,还能有客房留给游客。”当地民众憧憬着今后的好日子,脸上信心满满。

  “侨心居”除按照当地藏族、羌族民众的生活习俗建设外,建设方还对房屋周边的村委会活动中心、村道、公路破损段、人畜饮水、电线线路、公路绿化等进行了改造,又新建运动场、乡村道路、卫生池等公共设施,为村民提供舒适、整洁、休闲的生活环境。

  水田坪村的小伙子赖章伟十分开心,因为这正值他和未婚妻乔迁“侨心居”的第二天。记者在小两口亮堂的新家看到,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被单也换成了绿色,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有了房了,一切都好办了,找个机会,我们就要把酒席办了,让整个村子一起热闹热闹。”赖章伟说。

  自去年11月16日启动援建汶川“侨心居”以来,广东中山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多次捐款帮助受灾农户重建新房,捐助的“侨心居”已超过2200户。

  专程来到灾区参加“侨心居”落成仪式的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杨凯山说:“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看到村民从物质到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能真正帮助到他们重新开展新生活是我们广大爱国华侨的心愿,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