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不要一次次撕开心灵的伤口……
内蒙古新闻网  09-05-04 23:1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诚如一个拍电影的,很难被电影情节打动。天天与文字打交道的我,也很难被文字打动。今天,这一篇《很多假如》,使我眼眶湿润。更让人痛心的是,写下这篇动人文字之后一小时,冯翔自缢,去与他的爱子相聚。

  冯翔,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昨天凌晨2时,在漆黑的夜,33岁的他自杀身亡。他是继去年10月3日北川农委主任董玉飞之后,第二位自杀的北川官员。

  有时候,坚强与脆弱之间,只不过隔着一张薄薄的纸。大地震后,冯翔强忍悲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成绩出色,被破格提拔。同样,董玉飞在地震中失去独生子。地震中,他不顾个人和家人安危,抢救转移出了120多名被困群众,后被绵阳市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可是,这两个坚强的汉子,却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什么力量,圧垮了他们。是丧子之痛吗?是工作强度吗?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沉痛之外,还有沉思。

  冯翔孪生哥哥讲述的一个细节,被一家报纸做进了标题:分管宣传的冯翔一次次接待,一次次讲述,一次次被撕开内心的伤口。这是不是导致冯翔自杀的最重要原因呢?也很难说。但是,这个细节倒是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关心灾区,怎样关心灾区的干部群众?

  再过半个多月,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相对平静了一段时日的地震灾区将会重新热闹起来。当人们因为种种工作目标探访灾区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多为灾区的干部群众考虑,那种撕裂别人伤口的提问或者追问,还是免了吧。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

  一年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许多原本痛失家园的人们,可能已经衣食无忧了。可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场灾难带给灾区人民的伤害,不光是失去家园,更刻骨铭心的伤痛,是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重建家园,相对还是容易的。或许再过一两年时间,灾区就会面貌一新。但是,要让灾区干部群众在精神上、心灵上真正从灾难的阴影里走出来,却要难得多。有的伤痛,甚至可能终身难愈。

  据北川县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表示,在北川有许多干部都失去了亲人,上级部门在精神与物质上对他们都给予了帮助。冯翔在去年12月被组织上安排到井冈山,参加“灾后重建干部主题培训”。我相信,这段话不是这位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说的套话,相关工作也一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到,如何在精神上给予在震灾中失去亲人的干部群众以关怀,是一个需要我们长久去研究、去做好的课题。在这方面,既有近忧,也有远虑,大意不得。

  悲剧不能再发生了。千万不要一次次去撕开灾区干部群众心灵的伤口。
稿源: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