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的“鹿鸣荷畔”——幸福苑、感恩阁、红太阳、福禄禺……两到三层的四合院,套一、套二、套三、跃层户型应有尽有;房前屋后,绿竹婆娑。千亩荷塘、满山遍野的金银花、乡村酒店、连排小楼……
看到这一切,村民陈义贵恍若在梦里。他永远都记得那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这一天,他家的200多平方米的家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全村587户,99%都和他的情况相似。将来的路如何走?他心头没有底、全村的老百姓心头没有底。
几个月后,拔地而起的连排小楼让陈义贵看到了希望。他指着自己的新家,满意地笑了。他告诉记者,他家共9口人,不花一分钱就分到了套一、套二及套三共三套房子,其中和谐苑内的套三房已经租出去搞乡村酒店,每年2400元的租金早领到手了,每年还有保底分红。目前,“鹿鸣荷畔乡村酒店”一期108间住房已完成装修,开始对外营业。
村民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洋房”
为适应灾后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鹿鸣荷畔”挂牌成立了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即“土地银行”),让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愿意将承包地经营权存入“土地银行”,“土地银行”将土地成片贷出,实施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保证灾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生产方式转变。目前,”仅自愿申请加入“土地银行”的就有264户,按每亩利息240元/年入存承包地经营权945.6亩;按每亩利息260元/年,为56户种植大户贷出土地663亩。
地震前,鹿坪村一带就已经形成集莲藕、食用菌、猕猴桃种植为一体的多样化农业产业发展。 “藕本身可卖钱,我们还要利用荷花的美景吸引游客来观光。”现在身为村上莲藕协会会员的陈义贵指着呈月牙形的鹿鸣荷畔新居前的一大片种满荷花的田地说,这就是鹿坪两大莲藕种植基地之一。
鹿坪村人期盼已久的幸福即将变成现实,他们已经住进了新居,如画美景将成为他们开办农家乐、乡村酒店的资本。(内蒙古新闻网 李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