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我家孩子叫刘阳,阳光的阳
内蒙古新闻网  09-05-10 23:3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往年的5月,正是安县黄土镇方碑村群众收获油菜籽的时候,同时也是种植水稻的季节。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让刘世平夫妇有些恼火,“天再不晴,油菜籽就要发芽了,半年的时间全白费了……

       5月9日,“地震周年网络媒体行”采访团经过一路泥泞的颠簸“考验”后,安县黄土镇方碑村。刚到村口,记者就看到:一排排崭新的白色两层小楼整齐地建在道路两旁,蓝灰色的房顶、外墙装饰的红色条纹让人赏心悦目。看到又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出现在了村口,赵少英抱着孩子走了过来看热闹。

赵少英和她7个月大的儿子  

 

  “大嫂,孩子好大啊?”记者问道。

  “7个月了。”听到有人在问她小孩的事,赵少英很高兴,随即和记者聊了起来。

  2008年10月的一天,刘世平和赵少英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的出现,让这个经历了那场“梦噩”的三口之家有了欢乐,孩子的哭声、笑声都成为了刘世平最大的快乐。地震中,刘世平的房子没有倒塌,但也成了危房。在方碑村灾后重建过程中,刘世平夫妇就在原房子的不远处再起一座新院落。

  我们还年轻,贷点款没什么,几年就还完了。只要人还在,什么事都好办。”刘世平话虽不多,却道出了黄土镇方碑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方碑村正在兴建中的新居

  方碑村党支部书记李付军的房子在地震中也倒塌了,但他凭着一身豪气和村民反复做思想工作,按照统归统建的办法来建设方碑村的新家园。“现在村里修的新房都是2层砖混结构,房顶是橡胶板,水电气、有线电视、电话一应俱全。如果资金暂时不足,可以暂时修一层。目前,已有404户入住新居。面对灾难,方碑村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政府补助、自筹资金、小额贷款及“一帮一”等模式,积极开展家乡重建。”

  记者了解到,除了重建家园外,方碑村还积极帮助村民恢复生产。李付军向记者介绍说,村里准备在山上开辟100亩林地养殖土鸡,以及200亩观光果园,1000亩菜地和2000亩河滩水产养殖基地。他们的目标是年底使村里人均收入达4860元,建成户达75%。

  赵少英对记者说:“各级政府对我们很关照,我们很感谢。尽管发生了灾难,但我们却从灾难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会好好的。”

  方碑村临时的党支部和村委会

  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向赵少英问道,你家小孩叫什么名字?

  “我家孩子叫刘阳,阳光的阳……”  

站在新居前幸福的一家人

  看着这个叫刘阳的小家伙一双机灵的大眼睛,记者也从刘世平夫妇那里分享到了一份快乐,这份快乐也将伴随记者的一生,这家人的笑容也将在记者脑海中永久的定格。人生之中,难免没有一点磕磕碰碰,走过了这段艰难的历程,眼前一定会是一条笔直的阳关大道……(内蒙古新闻网 李东海)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