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浴火重生 废墟上诞生的美丽女神吉娜羌寨
内蒙古新闻网  09-05-10 23:4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远望羌寨,“羌”字彩旗迎风飘扬;近观羌楼,外墙淡雅素洁,屋顶白石兀立,室内,楼上楼下宽敞明亮……

       5月9日,“地震周年网络媒体灾区行”采访团来到了在地震中成为了废墟的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但如今该村已大变样:灰白色的石贴面,别致的白石和吊脚楼……红绸子缠绕的羊头骨和印有羌族文字及图案的彩旗遍布村庄。家家户户大门旁挂着成串的玉米、辣椒,阳台上,一溜儿腌制好的腊肉腊肠,随吃随切。两座碉楼与灿烂的阳光交相辉映,整个寨子宁静而喜庆。

  “现在你看到的吉娜羌寨是猫儿石村一、二组受灾群众在原址统规统建修起的。原来的71户村民全都住进了这样的新家。”村支书张安清指着一排排新楼告诉记者说,“我们把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起来,突出村落和民居规划设计,把新家建设成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现代村庄。”

        张安清还告诉记者,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各级政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按照老百姓的要求,连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等新农村建设措施,一起写入新村规划。整个羌寨设计依山就势、层层叠叠,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广场周边和步行街南侧住户,增加了三层户型,增强广场的围合感和景观的层次。此外,路灯照明、污水处理、便捷通道、绿化美化、挡墙河堤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比如,羌族人崇尚白色,许多房屋也是白石砌墙,但这种不规则白石墙没有经得起地震的“考验”。规划将房屋地基深入地下2~3米,地面设计成钢筋内撑,外面配以石墙。传统不丢失,抗震强度可达8级。

  

 [1] [2] 下一页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