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纪念5·12,我感悟责任沉甸甸
内蒙古新闻网  09-05-11 11:1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明天,是“5·12”地震一周年,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去年那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一幕幕……

  那一天,地震象一只恶魔,搅得周天寒彻。汶川大地,山河易容;巴蜀北麓,生灵涂炭。

  从那一刻起,中南海的一声声号角,凝聚成同舟共济的洪流;

  从那一刻起,胡主席的一个个脚印,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力量;

  从那一刻起,温总理的一缕缕白发,砥砺出多难兴邦的信念;

  从那一刻起,中央七常委的一遍遍亲临,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那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总动员,一声声期待救援的呼唤,在滚滚而来的大军救援下,绽放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

  那是一个生命拯救的集结号,一朵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在源源不断的甘露滋润下,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从江南塞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卷起了如潮的爱心;

  从五湖四海,肤不分黄白黑色,传来了似火的温暖。

  汶川挺住,中国挺住,江南塞北发出了一个凤凰涅槃的声音;

  汶川加油,中国加油,莽原椰林传来了一个烈火淬金的坚毅。

  当五星红旗为凋谢的花朵缓缓降下时,当车船汽笛为升天的灵魂齐齐拉响时,当中央九常委为逝去的生命默默志哀时,中国历史的车轮,为你———汶川而暂停转动三分钟。

  汶川是不幸的,因为巨大的地震毁掉了美丽的家园;汶川又是大幸的,因为党的雨露和社会主义的阳光,普洒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什么是百折不弯?白种人螳目结舌;

  什么是战无不胜?黑种人啧啧称奇;

  什么是多难兴邦?黄种人责任撑天!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是一块用责任“焊接”了的钢板;中国人是一座摧不垮的长城!中国人用果毅、用担当书写出抗震救灾的光辉篇章!

  那一幕幕,传递着人间的大爱,洋溢着生命的灵光,澎湃着团结的激情,飞扬着责任的豪迈!

  今天,岁月的车轮把我们拉到了“5·12”。今年的“5·12”,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欣慰地看到,灾区废墟上已经充满勃勃生机,各项重建正如火如荼。纵然如此,汶川仍然百废待兴,重建工作任重道远。

  此时的我,更感到责任沉甸甸。我在想,该用什么纪念“5·12”?我们固然需要为凋谢的花朵点起思念的烛光,我们固然需要为升天的灵魂奏出缅怀的旋律,我们固然需要为逝去的生命献上志哀的纸船,但我们更需要为灾区的重建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诚然,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灾区的重建具体地搬一块石头,挑一担泥土,扎一根钢筋,种一棵树苗,但可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用我们对祖国的赤诚、对事业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对工作的认真,对责任的担当,为战胜金融危机而拼搏,这也是对灾区重建的最大贡献。

  让我们在责任的呼唤中,升华自己的灵魂;让我们在使命的担当中,激醒责任的自觉。

  昨天,人们用顽强的拼搏,在汶川灾区漫卷着一个庄严的字:人;

  今天,我们用出色的业绩,在神州大地续写着一个神圣的词:责任!(太阳下的灿烂)

稿源: 新华博客  编辑: 魏佩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