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铭记历史 我们奋发前行
内蒙古新闻网  09-05-11 23:1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绵阳市政府感谢一切关注绵阳的爱心人士

  历史永远铭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痉挛、山崩地裂,绵阳两万多同胞猝然罹难,无数家园被毁。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绵阳。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浴火重生的绵阳人民战天斗地、感天动地,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灾后重建的良好开局,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

  大灾大恸,大爱大义。在抗击这场特大地震灾难的斗争中,全党全军全民紧急动员,举国上下患难与共,亿万同胞血脉同搏,国际社会爱心涌流,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持绵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让绵阳人民从废墟上坚定坚强坚韧地站立起来。所有这些,让我们见证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协作的深厚伟力,见证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内在品格。在此,我们谨向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倾情倾力支援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中央各部委、省级各部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和达州、南充、内江、资阳等援建省市,向积极为我市提供援助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逝者已去,生者图强。生者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面向未来,化悲伤为力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以重建实效告慰遇难同胞,用重建成果感恩党和人民。当前,我们正按照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灾后重建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以工业强市为主导,联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确保灾后重建保持领先、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尽快让受灾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绵州大地,万众一心。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早日建成灾后美好新家园,一定能够创造绵阳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