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成都,天气阴。
飞机从成都市双流机场滑行而起,我的心情再一次沉重了起来。短短的九天,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地方。把这里的群众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现在突然要离开他们,要返回边疆北部,有些突然,却又无奈。此情此景,我的心境到底怎样?恐怕只有“地震周年网络媒体灾区行”的兄弟姐妹才能深切体会。
这一年来,心中始终牵挂着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惦念着巴蜀地区的同胞们,每听到一次有关四川的声音,每看到灾区的一个画面,总会停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地坐在那里。倾听、注目……
飞机平稳地在高空飞行,我的眼前像过电影一般回想这九天来的一幕一幕。欣喜、激动、沉痛、悲悯,几种感情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当我看到灾区群众的一栋栋、一幢幢民居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一个个故事在我的眼前出现,耳边响起,我哭了!为他们重建信心、建设新家园的那份坚韧感动而泣!当我看到一处处废墟、一片片瓦砾遍布灾区的各个角落,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往事在我眼前闪现,耳边回荡,我哭了!为这些多灾多难的群众遭遇不幸、10万群众长眠地下而悲悯哭泣!
如今,我站在了这里,站在了全中国13亿人最为关注的地方,这个当初热闹繁华如今却是一片废墟的凄冷北川,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不是煽情,没有做作,我想大声地喊,兄弟姐妹们,你们在哪里?当我站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碑前,我想和埋在下面的780个同胞说:祝你们在天堂的那一边幸福安康!我在这一边为你们默默祝福、祈祷!
紧张、疲劳是此行的真实感受,但作为记者,同行的所有人都想尽一切办法,多写稿件,多拍图片,尽可能多的介绍四川人民在震后一年辛勤努力、共建新家园的实况,想通过自已的文章和图片向全国以至世界展示我们四川人民在这一年中所表现出的勤劳和勇敢,从他们重建家园过程的朴实行动中,挖掘灾区群众闪光的精神内涵。
一个镜头突然在我的眼前出现。5月11日,记者一行在结束了上午的采访之后在青川县城一家餐馆用餐。餐间,忽然桌面摇晃,餐桌上的盘子碰撞作响……大家惊恐万分,突然有点不知所措。餐馆的老板和领班经理立即走到餐桌前向记者们一一解释,刚才是旁边的山在开山,不必惊慌。
直到用餐完毕,餐馆的老板才和大家说,刚才确实是地震了,但震级不高,避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恐慌。“我们都习惯了,从去年5.12过后,这里经常会发生余震。”此种“习以为常”、此种豁达,有谁能比?
行程中,一位同事反复听着一首歌《天亮了》,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定格,将成为我此生永久难忘的一个记忆!
九天的采访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还想在此停留些时日。因为,还有许多未写完的稿件,还有许多想要写的文章,还有许多想要表达的语言,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坚强的四川,奋起的四川。一片片废墟上已升起袅袅炊烟,一个个笑脸激励人奋进……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生死不离,我们心手相牵永远在一起!
天亮了!我们重整行囊出发!(内蒙古新闻网 李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