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张艳霞摄
引子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无论是黄河南北,还是海峡两岸,几乎人人萦怀,妇孺皆知。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使人们扼腕叹息,感慨万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它又鼓舞着千百万移民后裔,寻根祭祖,观光投资,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也许,不少人有过这样一个动人心弦的经历,当你乘着警笛长鸣的火车,北上京津或者南下川陕,当车轮徐徐驶进洪洞车站时,许多旅客会触电似地站起来,打听大槐树在哪里?棘针沟在哪里?老鹳窝在哪里?其实,大槐树就在路旁的广济寺旧址,而广济寺就坐落在城北的棘针沟内。如今,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依稀犹在。据记载,广济寺原为唐代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香火旺盛。唐宋以来,又处通衢大道,建有驿站,房舍宽广,办理来往公差事务。广济寺旁有一株汉代古槐,“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树杈上有不少老鹳窝,年长日久,星罗棋布,时而人惊鹳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而棘针沟地处汾河边、霍山;脚下,原是一个棘针丛生的水沟,棘是酸枣树,落叶灌木类,树茎上长刺,坚硬如针。“棘”当地人读“格”,棘针沟称格针沟,酸枣又酸又甜,红润如玉。每当秋高气爽,红枣点点闪烁于万绿丛中,别有一番山乡田园风光。而今,当年的大槐树和广济寺早已毁于汾河水患,而棘针沟也已建设成幽静典雅的大槐树公园。幸而在古大槐树的东边同根孳生出第二代古槐,枯枝婆娑,昂首向天,像一位不甘沉沦的历史老人,向今人讲述那悠悠往事。更可喜的是第二代古槐又同根生出第三代古槐,如今它已枝繁叶茂,风姿绰约,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茁壮成长。
有时,人们又往往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即不管你走到天南海北,乃至港、台、欧美,特别是中原河南和山东、安徽一带,一听说你是山西人,总会有人同你攀老乡。有人问:“洪洞大槐树还在不在?”也有人问:“棘针沟如今是个什么样?”然后亲切地告诉你他祖上是从大槐树、棘针沟迁来的。有的人还非拉上你回家聚一聚。历史真象是:明初大规模的移民,并不仅仅迁自山西,还有江、浙及“山后沙漠”;迁出者在山西也不仅仅是洪洞人,还有泽、潞、辽、汾、沁及太原等地人。然而,为什么世世代代,众口一词,都说是从大槐树下棘针沟迁出,甚至仅知有洪洞不知有他处呢?这是因为洪洞移民是规模最大的移民,而大槐树下又是移民的“点行处”。由于广济寺地处通衢大道,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给移民发放迁移勘合及“凭照川资”。移民们由此起程,从此天各一方。诚所谓离别之处话离别,断肠人送断肠人。与亲人分手之后,欲走还却,移民们频频回首,泪眼模糊,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只能记住大槐树下的棘针沟。这样,大槐树、棘针沟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成为千百万移民后裔怀乡的精神寄托。后来,不仅来自山西的移民,而且来自外省的移民,都认同大槐树、棘针沟是他们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