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共和国骄子——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太重集团
内蒙古新闻网  09-06-08 22:1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太重集团情况简介

太重是1950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1991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和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1995年进入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1998年创立了重机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太重集团主要成员单位有: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重集团煤机有限公司、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等。

太重集团产品门类多,品种全,主要有:起重设备、轧钢设备、锻压设备、铁路轮轴产品、大型露天采掘设备,大型矿井综采综掘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及煤加工成套设备、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机械传动装置、航天发射装置、舞台设备、大型和精密铸锻件等产品。其中三峡1200吨桥式起重机、480吨铸造起重机、20~5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Φ340毫米无缝管轧机、φ325阿塞尔管轧机、西气东输螺旋焊管机组、10000吨铝合金挤压机、神舟七号发射塔架、残奥会白玉盘舞台、国家大剧院舞台等设备为太重的标志性产品。五十九年来,太重累计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1000余种,两万多台(套)装备,创造了340多个国内外第一,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

近年来,太重按照“集中力量,追求卓越,创建世界太重”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轨道,保持了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7%以上、职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的良好态势。2008年更是克服了经济波动、成本攀升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前两年实现了“打造百亿太重”的“十一五”目标,成功从资本市场募得资金9.4亿元,为太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稳步推进了国际化进程,国际订货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了16亿元,主导产品全部实现了出口,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自主创新战略,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由147名跃升至第29名,2008年进入了全国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名单。实施了精品战略,起重机、油膜轴承、减速机相继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TZ”牌商标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太重一方面加大营销力度,抓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巴西、印度、秘鲁等新兴市场为主要目标,以冶金起重机、大型矿用挖掘机、锻压设备、管轧设备等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拳头产品为主导,加快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瞄准行业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扩大订货。另一方面狠抓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了目标成本管理、资金预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工作,一是提升传统产品并向相关领域延伸,促进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重点开发核电环行起重机及物料装卸装备、600t以上造船门机、集装箱起重机、大型露天矿用移动式破碎站、15m3液压挖掘机等产品。二是根据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战略性产品,加快进入新能源、煤化工、高速铁路、环保产业等新领域。新能源领域重点开发风电、核电等装备;煤化工领域重点开发煤制天然气、煤变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装备;高速铁路领域重点开发火车轮对、动车组等装备;环保领域重点开发烟气脱硫脱硝等装备。

由于应对及时,2008年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以来,企业运行平稳,各项指标同比略有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决定实施积极稳健的经营策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和谐建设等四种能力,保证企业的运营安全,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与此同时,全面启动临港研制基地建设,继续开拓新能源、煤化工、高速铁路和环保产业等四个新领域,加快推动固本求新、稳内强外、服务增值,内涵发展等四个转变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创建世界太重进程,更好的肩负起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重任,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中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