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商文君:我们是热血儿男
内蒙古新闻网  09-06-10 11:08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手掌感受树木的温度,用脚步体会大山的脉动,这片苍郁的森林永远珍藏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我们是热血儿男

森林规划调查院森调队员 商

  到过大兴安岭的人,无不为那绵延千里、波澜起伏的苍茫林海而深深震撼,然而,就是久居林区的人,也未必能真正体会大兴安岭的独特魅力,只有那些用生命与之交融的人才能真正感悟她的博大和宽厚、美丽与神奇。我们——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调尖兵们,就是能读懂大山心声的人。

  “上登千仞峰,下临万丈渊,享尽大自然的快乐,受尽大自然的挫折”。这是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对森调队员的准确而生动的评价。五十多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林区26000多座山峰,跨跃了林区7000多条河流,汗水洒遍了林区10.67万公顷土地,触摸、测量了林区成千上亿棵树木,使得森林资源现状了然于心,为国家制定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设计提供了最翔实准确的依据。我们在外业艰辛工作的同时,也独得大山的垂青,我们观杜鹃花开、听小溪流水、赏绿海松涛、闻百鸟鸣唱,尝野果美味,行五花山间,踏万里雪原……兴安岭的厚重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只能用心灵去体会。

  每年的三四月份,冬雪还未化尽,我们就打起行装向大山进发了。这一走就是几个月,这一走就撇下了老人和孩子,这一走就让妻子更加的忙碌和辛苦。所以,林区有俗语说:“有女不嫁森调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满床满地破衣裳”。不过大家不必担心,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娶上了好媳妇,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因为深明大义的妻子们明白,我们从事的是崇高的事业,我们是热血的儿男。

  记得1999年4月初的一天,我和两名队员去7公里外的林地工作。由于距离远,路难行,大家为了多出活,少跑路,总是早出晚归。那天回来时,天已经擦黑了,等天黑透时,又下起了漫天大雪,我们在风雪中迷失了方向。干粮已吃光了,冰冷的雪水打湿了全身,四周是黑乎乎的大山和各种野兽吓人的叫声,那一刻,我们都有了深深的恐惧,每前进一步都是对信心和毅力的极大考验。当我们精疲力尽累倒在一条小溪旁的时候,队员小刘意外地从衣兜里翻出了一片口香糖,他用颤抖的手把口香糖掰成了三份,我们每人含着一小片口香糖,心中想着“这里面有糖,它能支持我们回家”,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求生信念的支撑下,我们终于在天将破晓时狼狈不堪地找到了“家”,猛然间看到微弱灯光的那一刻,我永生难忘。

  还有一次,是2006年的秋天,我们奉命在阿龙山林业局进行二类资源调查。大兴安岭秋季的山果是非常丰厚的,红豆、蓝莓、山丁子、稠李子……这些天然野果的味道真是好极了。一天,在外业归途中,正饥渴难忍的我们遇上了一大片的蓝莓,正当我们或坐或蹲地大吃特吃时,突然从半山腰杀出了一头黑熊,速度奇快,直奔我们扑来,我们撒丫子就跑,多亏常年的工作经历练就了一副好腿脚,才逃出了“熊掌”。那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谨小慎微,稍有风吹草动就头皮发麻、拨脚就跑,真是被吓破胆了。

  去年6月,一类清查任务进行到了乌玛原始林区这里只有几条防火干道,其它小的沟系,沟深林密,无路可行,距离沟后堵一般都在几十公里左右。为了不耽误工期,需要深入大山腹地“打小宿”才能完成工作。“打小宿”要准备多天的干粮、行李和帐蓬,每个人都要负重四、五十斤。6月末的一天,我们一行5人从驻地出发了,路越来越难走,是连动物都不愿走的塔头甸子,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左滑一下,右扭一下地向前走着,汗水湿透了衣衫,瞎蠓、小咬展开全方位的进攻,两肩勒得象刀割一样疼痛,就这样连爬带滚地走了大半天,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可谁料,当天夜里就下起了雨,密集的雨点敲打在帐篷上面啪啪地响,又冷又潮又拢不了火,后来水流进了帐篷,只好冒着雨搬家,可怎么也找不到一块干爽的地方,几天下来,我们都患上了湿疹,在那些个清冷孤单的夜晚,我们真想有一张舒服的床、真想早点回到温馨的家啊。

  其实,我的这点经历在森调队员中都是很平常的,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能讲上一箩筐。当年,老一代的森调前辈们曾背负行囊攀山越岭风餐露宿一月多月,当重新踏上公路时痛声大哭,这是何等的悲壮;有的队员染上严重的风湿,在六月的骄阳下身着棉衣棉裤,依然挥汗如雨忘我工作,这又是何等的感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长年从事森调工作的人,大都染上了风湿、肾病、痔疮、胃痛等病症,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要把大兴安岭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尽职尽责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贡献。

  最后,我要用一幅对联结束今天的汇报,也借此表达我们森调人的心声:上联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与天斗与地斗敢为开路先锋豪情狂纵”,下联是“攀峰越岭精诚敬业对山说对水说甘当无名英雄无愧此生”,横批是“热血儿男”!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