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担当起林业生态建设的脊梁
内蒙古新闻网  09-06-12 16:3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访时,资源部门给我算了一笔帐:第六次与第五次全国资源连清结果相比较,林区有林地面积净增61.21万公顷(918万亩),年均净增12.24万公顷。按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每亩总额1000元计算,为国家节省投资91.8亿元。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8154.63万立方米,按61%的出材率计算,可生产3945万立方米商品材,生产670万立方米剩余物,产生经济价值210亿元,相当于国家“天保工程”当期投入的6倍。两项合计达300多亿元。平均每年给国家直接经济贡献达60多亿元。

  这已让人侧目。然而据了解,第七次与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相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成果在东北四大国有林区又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由衷地钦佩!

  尤为重要的是,大兴安岭林区是额尔古纳河、嫩江、黑龙江、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地,是嫩江和额尔古纳两大水系779条大小河流的发源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全社会必需的生态公益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

  这片森林是全世界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明亮针叶原始林,地处高寒、高纬,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她的生态功能对周边的保护作用十分重要,没有这片森林就难以保证东北粮食主产区年500mm的降水,难以保证呼伦贝尔大草原年300mm的降水。其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着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维护着东北大粮仓乃至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所做的生态建设工作绝非仅为自己,更多是为国家和地区做着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自开发建设以来,在保护着完备的生态屏障的同时,还累计为国家提供了1.7亿立方米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直接上缴利税费16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这一切凝聚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热爱生态、建设林业的热情。

  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七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时做出了:“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的重要指示。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充分肯定了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也赋予了大兴安岭务林人新的历史使命;既激发了务林人保护好生态的热情,又使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地制宜、理性反思,义无返顾、勇挑重担。内蒙古森工集团坚持生态优先,明确提出了做林业生态脊梁,塑林业生态形象的现代林业建设目标要求。

  担当起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脊梁绝非说说而已,需要动真格的。从何处入手才能继往开来?既巩固已有的成绩,还要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牵住牛鼻子,还怕牛不走?必须要找到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他们认真调研之后,将目标锁定在管理体制、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林农争地、滥砍盗伐等五个关键点上。

  第一个关键点是管理体制问题。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目前看,林管局始终是国家和自治区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事业单位,林管局和各林业局是自治区编委办批准注册的事业法人,一直履行自治区政府在林区的林业行政事业管理职能,负责林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同时又是自治区的直属森工企业。但是林管局和各林业局始终不是事业单位,而是以企代政。

  这种体制弊端极大。由于没有明确林管局的行政事业管理职能,林业行政执法授权不到位,而是由企业代为行使执法权,这既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且使诸多行政执法案件只能检查,不能处罚,甚至连部分违法行为的检查权也没有。比如,运输证、采伐证、许可证等造假行为,企业均无法检查,导致部分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在采访中有的干部说“看管林子是给国家干的,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单”却要我们自己“埋”,这说不过去。”有个工人开玩笑说“婚已经结了就是没证,有其实无其名”。

  其实国家走的是以林养林之路,但是依靠这片林子连职工增资都有一定困难,养林岂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所以林业职工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内蒙古森工集团正在积极争取自治区将大兴安岭林管局定位为事业单位,并积极争取自治区对林管局进行行政事业管理职能授权,增加了林区依法治林的刚性措施,提高依法治林的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保护和发挥大兴安岭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的战略建议。建议国家保护好大兴安岭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完整性。因为几十年国有林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独立的国有林管理体制对维护生态功能区的完整性、保护好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国有林区由于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原有的大片森林现在有的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见不到森林。他们的建议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全国政协和国家林业局开展了关于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的调研,并专程派调研组来林区进行调研。

  第二个关键点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在诸多影响森林的自然因子中,火灾对森林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人为原因是最大的一个因素;其次长期的天气干燥也可能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森林物质易引起自燃。而且雷击也可以导致火灾的发生。

  为了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他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实行责任倒查,一旦查明火因后,严肃处理,2008年4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大杨树林业局奎中林场因点烧防火线清理不彻底,形成地下火复燃引发一起一般森林火灾。该局根据相关规定做出了林场班子6名科级、副科级干部全部免职的处理决定。2008年因烧防火隔离带引发的“4.16”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后,林管局对2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6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3名科级干部受撤职或建议免职处分,18名科级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在全林区引起震动,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二是提高当日灭火率。他们将这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明确要求,要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领导到位,第一时间队伍到位,第一时间组织扑救。做到观测到位发现早,反应迅速行动快,灭火彻底不复燃,速战速决面积小。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力争做到当日火当日灭。三是提高全民森防意识。由于森林火灾90%以上都是由人为引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防火就是防人,就是教育人们文明用火,提高人们防火意识,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于是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森林防火宣传,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深入人心。他们还严格野外用火管理,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高危人员,严防死守,严密监控。对违章野外用火的,依法严厉打击,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四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全面建立以3S系统为主体的地理信息系统、林火信息管理系统、林火扑救辅助决策系统、林火卫星监测系统、火场应急通讯系统、林火远程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等,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提高了防扑火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强防扑火队伍建设,扩大了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编制,每局都保证有200人以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组成建制,强化训练,提高战斗力,满足扑火用兵的需要。下一步他们还将逐步在各林业局建立起机械化灭火大队。同时他们还充分调动和发挥森林部队在防扑火的主力军作用。与武警森林部队、航空护林站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警民地空密切配合、立体作战的格局。

  第三个关键点是森林病虫害。为了实施重点和全面监测,达到时时预警的目的,林区以4个国家中心测报点为骨干,以19个林业局测报站为主体,以180个林场测报点为基础,结合沟系管护站的护林员,以及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制定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采取强有力保障。先后开工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杨树天牛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病虫害防治项目。2008年,森工集团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为163.703万亩,共防治面积150.7497万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104.989万亩,防治面积93.414万亩;病害发生面积为10.805万亩,防治面积7.745万亩;鼠害发生面积为47.909万亩,防治面积49.5907万亩。当年,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09‰,指标为7‰;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2%,指标为80%;测报准确率达到99.2%,指标为82%;种苗产地检疫率为99.9%,指标为97%;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四率”指标,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效地控制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态势,保护了林区生态安全和经济平稳发展。

  第四个关键点是林农争地问题。近年来,最让林管局挠头的事就是林缘地区发生的林农争地问题。林农争地,使林业用地不断“流失”为农业用地。于是他们在林缘地区开展了林地承包试点,这一做法有效地调动起林业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在林农结合带建立部分家庭生态林场,将经营与护林结合起来。自己家的财产,谁不爱护?想变为耕地?没门!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属地政府和法院等部门协调,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从今以后,凡在林权证范围内发生的林农争地问题,一律按《森林法》处理,法院不再受理个人林权证范围内土地被收归国有林区的诉讼案件。此外,该局还按照国家林业局“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积极支持属地各级政府征占用林地工作,做到既坚决落实国家的林业政策,又全力支持属地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林地。他们对林区内部分开垦的林地进行有步骤地收回,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林区腹部安全地带扩大无人区,把一些林场撤掉后改设管护站,把家属和其他的居民全部撤到林业局所在地,这样大大降低了破坏森林资源的隐患。

  第五个关键点是滥砍盗伐问题。这也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挠头归挠头,必须要严格管理。他们从制度入手,制定了《伐区调查设计审核、管理办法》等10几个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制度,确立了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在林业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地位。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2005年以来,森林公安先后开展了“绿盾行动”、“绿剑行动”、“飞鹰行动”、“冬季风暴”等14次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共查处森林刑事案件339起、林政案件15887起、野生动物案件8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8327人,收缴木材10.2万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596头(只),收回林地7632亩,挽回经济损失697万元。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森林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除了上述关键点之外,他们还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并为第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政策依据。巩固了营造林的基础地位,在提高造林质量上下功夫,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结束时,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凝聚着林区务林人心血和汗水的生态建设实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脊梁地位逐步确立,新时期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赵文萃)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