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县情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是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航线距离180公里),距锡林浩特、张家口、承德、赤峰均在280公里左右,是锡盟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辖2镇2乡,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
全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典型大陆性气候。海拔1150一1800米。年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385毫米,属锡盟境内丰水带。
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源头,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62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有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座、库容0.26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7座,水库工程所蓄积水资源占全盟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1996年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找矿区之一。初步探明的有褐煤、铁、萤石、珍珠岩等20个矿种,矿化点27处。
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景观独特。以十七世纪末清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获胜后会盟建寺为起点,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三百余年的繁荣,形成了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群,共有十一处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益于山、水、林、沙的优势,形成了西山湾、榆木川、姑娘湖、大渡口等自然生态景区。
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小城镇管理先进县、全国财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广电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内蒙古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称号。
二、全县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为长远打基础,为百姓办实事” ,低调务实、激情创业,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养牛富县、旅游活县”的总体思路,狠抓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构建北疆绿色屏障、建设京津后花园”、“建设内蒙古中部地区能源化工基地,打造内蒙古东部明星县”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草原生态旅游胜地”、“山水园林城市”品牌,全力打造“生态大县、化工大县、文化大县”。
主要预期目标:2009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3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同比减少26.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3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88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同比增长21.5%。
一是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大唐国际、中国大唐、协鑫、伊利、超大五大上市公司相继落户我县投资兴业,拉开了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初步形成化工、能源、矿产品开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2008年,全年发电5亿度,生产原煤19万吨,生产铁精粉40万吨、萤石精粉10万吨,生产奶粉6800吨,生产红砖8000万块。实施重点项目43项,其中超亿元12项。全国最大的能源替代试验示范项目大唐煤化工一期工程煤基烯烃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亿元,三年累计投资135亿元,已完成总投资的75%,动力车间实现运营。全盟目前产能最大的井工矿协鑫煤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0%,即将投产。开工建设了大唐煤化工二期工程煤基芳烃项目前导工程、中国大唐大西山风电二期、三期和联邦物流园区等新上项目。近年来,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形成了我县工业大发展的巨大潜力,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项目建设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投入1亿多元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横五纵”道路、各种管网及供水、供热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完全具备引进企业入住条件,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基本成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新落户园区项目4个,累计入园项目达到12家,当年完成投资55亿元。节能减排完成了全盟下达的指标,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
下一步要把工业强县作为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第一抓手,全力打造化工大县。
一是抓好工业项目投产。大唐煤化工一期工程部分界区适时投产,动力车间发电6亿度,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大唐煤化工二期工程MTA实验装置年内试生产。争取氟化工项目投产。全力促成协鑫煤矿、大西山风电二期、三期和几家铁矿等项目投产或达产,全年生产原煤60万吨,新增风电7000万度,生产铁精粉50万吨、萤石精粉12万吨,生产乳粉9000吨。二是抓好工业项目开工。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砂铁矿和18万吨汽油加工项目,积极推进大唐煤化工二期工程、十三里滩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同时,抓好一批煤化工下游产品开发项目的开工建设。三是抓好工业项目引进。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和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制,全面激发招商热情。坚持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多渠道、宽领域、大范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今年在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
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基础建设。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全面完成园区路网、电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建设,为企业入住提供良好平台。加强园区内项目建设。抓好华川塑料、博达模具、泡沫保温玻璃、粉煤灰利用、石膏开发等续建项目,积极引进BOPP薄膜、PP-R管材和管件、改性聚丙烯等聚丙烯深加工项目和非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年内力争入住园区企业新增6户以上。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多伦县始终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大力推进奶牛、肉牛、马铃薯、蔬菜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引进超大、伊利、宝象绿丰等龙头企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饲养奶牛、肉牛的积极性,促进了奶牛和肉牛产业化。2008年,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速13.3%。奶牛、肉牛、蔬菜、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56%。目前,全县牛存栏14.1万头,粮食总产0.79亿公斤,蔬菜总产2.45亿公斤。同时,草莓、大樱桃等特色种养业得到有效探索。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扶持伊利、超大、永白淀粉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引进和建设了超大二期、大元牛业等产业化项目。目前,全县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家。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扶持,全年新增水浇地1.2万亩,新建蔬菜日光温室68座、塑料大棚312座。累计建成标准化挤奶站43处、运营30处。全年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累计投入规划编制、土地整理、沼气建设、测土配方、安全饮水、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3800多万元。
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一是加快发展肉牛育肥业。以大元牛业为龙头,通过为育肥户提供担保贷款、牛舍补贴等方式,积极打造肉牛育肥示范园区,年内建成1处核心育肥区、4个肉牛育肥示范村;继续抓好肉牛改良和优质肉牛引进工作,提高养殖效益。牧业年度全县牛存栏达到16万头,同比增加2万头。全年计划投入相应补贴资金和协调贷款1000万元。二是稳定发展奶牛养殖业。继续支持伊利、超大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劣质低产奶牛淘汰力度,提高奶牛整体质量;促进散养高产奶牛向养殖小区、奶站周边集中,发展规模化经营,年内转移散养高产奶牛500头;继续整顿和规范奶站经营管理。到年底奶牛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达到2.5万头,全年计划投入相应补贴资金100万元。三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加强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新建马铃薯储藏窖210座,建设大型喷灌圈马铃薯种植基地6处。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全年计划投入相应补贴资金370万元。四是做优做精蔬菜产业。积极推进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年内建设蔬菜水果科技示范培训园区1处,新建蔬菜日光温室100座、蔬菜大棚500座、蔬菜保鲜库5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全年计划投入相应补贴资金670万元。同时,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扶持温室水果等特色种养业发展。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规模效益,集中财力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今后几年要分别在四个乡镇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达到以会促创、以会促建的目的。今年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确定在大北沟镇召开。同时,继续实施好土地整理、安全饮水、沼气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村级公路建设等项目。全年计划新增水浇地1万亩,水浇地保灌面积达到11万亩,建设沼气800户。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调整优化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比重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以提质增效促增收。二是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政策促增收。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能力,以非农就业促增收。全年计划转移农村人口9000人。
三、服务业日趋繁荣。2008年,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速21.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0.6%。
近年来,多伦县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业方面,投资5000多万元,完善了西山湾、榆木川、大宝生态园等景区景点基础建设,西山湾景区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多伦诺尔冰雪节和第二届内蒙古环多伦西山湾湖自行车赛,逐步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借助项目活动和公共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和旅游促销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多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式开通呼市至多伦旅游专列,开辟了新的精品区域旅游线路。积极开展中国旅游强县试点创建工作。全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现代物流业方面,多伦联邦物流园区、四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金鑫机械商贸城、协鑫会所等续建项目相继完工。多伦正在积极打造锡盟南部物流中心。
四 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按照“城镇东扩、跨河发展”的思路和“旧城求古、新城求洋”的风格,政府直接投入8亿多元进行了大规模城镇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发展的承载力,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2008年高标准建设东城区,重点完善续建工程和配套工程,新开工建设胜利大街和供热、供水工程。启动了南城区中心市场改造及“平改楼”工程,迈出了恢复古城风貌的第一步。继续加强城镇规划、道路、给排水、供热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完成幸福路等6条道路建设,开工建设西大桥改建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项目所有前期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市政公共设施功能,保障供水、供电、供热,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蓝多铁路如期竣工并投入运营,大唐煤化工铁路专线轨道铺设完成,多丰铁路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多丰一级公路和省道308线改造升级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多伦汽车站及四道河口至大河口油路、西山湾至榆木川旅游路,完成乡村砂石路83公里。大河口水库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期规划。东城区和新村35KV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下一步,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本着“量力而行、积极建设”的原则,抓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南城区、东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汽车站周边街景规划,修订完善火车站周边控制性规划和淖尔大街北侧街景规划,完成山水园林城市绿化规划。二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南城区改造二期工程和山西会馆周边拆迁改造工程,争取年底前形成回迁条件。西城区建设以新建长途汽车站为中心,进行周围地区整体开发。争取启动东城区新区4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继续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完成小河子河东岸环路路面工程,完成东城区景观河、坝体美化工程和龙泽湖公园景观桥建设,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启动旧城区部分路段给排水改造工程,继续加强城镇供热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同时,加快大北沟小城镇建设,发挥中心镇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三是继续抓好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增强环卫力量。支持城市公交事业发展,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公共设施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乱盖乱建、乱摆乱卖、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着力塑造市容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形象。同时,要积极行动,及早安排,借助全区两个精神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多伦闭幕的有利机会,进一步展现多伦发展成就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是生态建设继续加强。2000年,全县严重沙化面积达到60%以上。几年来,坚持按照“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生态建设。2003年率先在全盟实行了全年全境禁牧政策,通过这一革命性、根本性措施,全县生态得以迅速有效恢复。目前全县各类林木面积19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24.38%,项目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天然草牧场产草量由2001年的每亩35公斤提高到75公斤。生态移民工作对46个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沙区移民8822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13%,移民迁出区的55万亩沙化土地的植被得到自然修复。
全县210万亩严重沙化面积的70%得到了有效治理,基本上遏制了土地沙化的扩展蔓延,沙尘天气逐年减少,降雨量逐年增加。
2008年率先在全区启动了“灭荒”工作,目前“灭荒”规划已编制完成。继续加大禁牧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全年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2.1万亩,转移农村人口1.15万人。目前,多伦已经成为全盟生态环境最好和生产要素聚集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生态大县建设。坚持按照“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禁牧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牧行为。严格按照“灭荒”规划,全面实施“灭荒”计划。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今年安排沙源治理任务12万亩。大力发展林草产业,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高度重视草原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防火力度,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六是民生状况明显改善。民生一直是多伦县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8年各方面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低保、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贫困学生救助范围,提高了补助标准。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建再就业基地2个,征集就业岗位7000多个。启动了城镇非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试点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妥善解决了乡镇卫生院集体人员待遇问题。继续实施了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启动了廉租房建设,高标准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拿出近3000万元,落实了公务员、中小学教师、事业单位增资补贴政策,提高了村干部工资标准,建立了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金制度,继续为城镇居民取暖进行了补贴。我县在民生方面确定的“十件实事”已全部兑现,3万多群众从中受益。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今年将投资2500万元继续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取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统筹基金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2.5万元,使近8000人受益;二是设立城乡特困医疗救助基金,设立贫困大学生、高中生救助基金;三是国营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原一家河农垦企业1042名加入养老保险人员受益,工资人均月增500元左右;四是继续按政策提高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和教师工资标准,提高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五是在全县建成的社区建立爱心超市;六是结合旧城区改造,启动旧城区部分给水管网改造工程;七是建设廉租房40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000平方米,继续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八是扶持农民建设蔬菜温室100座、拱棚500座,支持马铃薯贮藏窖、育肥棚圈及沼气池建设,解决5000人安全饮水问题;九是对城镇个体工商户实行三年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使全县近2700户个体工商户受益;十是继续实施农村MMDS无线电视工程,扩大多伦电视台覆盖面,2009年计划安装2000户。
此外,将要设立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妥善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问题。继续做好就业、社保、社会救助、扶贫开发、老龄等工作,努力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七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继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全年培训农民3.4万人次,落实适用技术20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三中宿舍楼、餐厅和桥西幼儿园,对部分农村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考、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在全盟前列,多伦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一年内全部化解完毕。加强鼠疫、手足口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中医院综合楼,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积极实施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计生信息化网络建设走在了全盟前列。继续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出版了《多伦印象》风光画册和《“漠南商埠”多伦诺尔》等文艺作品,修编了舞剧《姑娘湖》,完成了电视剧《康熙会盟》剧本改编工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申报多伦淖尔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伦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多伦人的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也为申请城建项目、文物保护项目创造了条件。积极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提高了多伦电视台的覆盖率和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多伦解放60周年系列活动,创业历程的回顾和辉煌成就的总结展示,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
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科技培训,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服务,围绕素质提高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和第四中学学生餐厅,实施桥东幼儿园、第一小学等维修和改扩建项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好国家、自治区实训基地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继续提升多伦教育品牌。继续加大对卫生的投入,积极争取新建县医院综合楼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基础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和人员工资待遇;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市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售假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创新人口计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好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继续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勤劳质朴、明礼诚信、求实敬业”的多伦人精神;继续推进音乐舞剧《姑娘湖》修编和电视剧《康熙会盟》拍摄工作,出版多伦书画册,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文物抢救性修复力度。继续加大广播电视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积极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开通地方调频广播。
今后五年,是多伦实现第二、第三次重大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将继续承接当前大好来势,按照全盟产业布局分工,围绕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形成大基地、大产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化工基地建设的聚集效应、带动效应、溢出效应,全力打造“生态大县、化工大县、文化大县”,打造内蒙东部的明星县。预计到“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跨入锡林郭勒盟前列,跻身内蒙古自治区上游,使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