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阿里河林业局森林经营处主任 宋起平
宋起平,阿里河林业局森林经营处主任,高级工程师。1984年从事营林工作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格要求自己,以雷厉风行并具开拓性的工作作风和憨厚质朴、热心体贴的为人处世带领着森林经营处的一班人,踏实工作、甘于奉献。
做好森林经营,培育优良林木种苗是重中之重。二十多年来,宋起平始终带领技术人员科学管理林木种苗,严格依据规程进行林木种苗生产作业,与此同时还积极探索新途径,在他组织参与完成的《鳌合稀土钼在更新造林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实地使用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树苗的生长速度及保存率,填补了国内空白。《容器育苗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白桦育苗技术栽培试验》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课题的成功有效提高了林木种苗品质。
以科技求发展、建设永续利用的生态林业是宋起平多年的追求。西伯利亚红松是珍贵的集用材、木本粮油、保健食品于一身的寒温针叶树种,是改变大兴安岭树种单一现状的首选引进树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1995年以来,宋起平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多次从俄罗斯引进红松种子和苗木进行生产试验,经过几年育苗、造林的探索,掌握了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习性,取得了它在大兴安岭林区培育的原始资料。1998年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建立,在采穗圃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宋起平提出在阿里河建立全国第一个西伯利亚红松良种基地。从引种试验到2005年全国第一个西伯利亚种子园的国家立项批复,宋起平苦心经营、运筹帷幄。西伯利亚种子园的建立标志着大兴安岭林木结构的提升,巩固和增加了森林体系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建设的永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科技兴林,以人为本。为提高营林队伍素质,宋起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和工艺,邀请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办班讲课。生产作业期间,宋起平和技术员亲赴现地,抓质量促进度、写《营林简报》、及时召开生产例会。造林中他亲自剖析栽植苗,最担心踏不实和窝根;抚、育、伐生产中他顶风冒雪抽检作业小组,保证“限额不超、质量不降、进度不减”。在他的带领下,阿里河林业局的森林质量明显改善,森林经营水平逐年提高。
营造速生丰产林是林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生态林业的新形势下,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是大势所趋。宋起平不等不靠,率先进行了多种速生丰产树种栽培实验(包括乡土树种--甜杨),为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在育苗方面积累了宝贵资料,主动并有开创性的工作为大兴安岭林区实现生态树种多样性做了有益的尝试和铺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起平获1996年自治区林业系统首届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8年被评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跨世纪学术技术骨干,2003年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2003年森工集团学术技术骨干、200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现代化管理成果获自治区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内蒙古大兴安岭二等奖一项;科研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论文有四篇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及其它省部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并有专著出版发行。
成绩显著不居功,面对荣誉更勤奋。宋起平依然每天在营林场地指挥着生产,孜孜不倦又忙忙碌碌,他知道营林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书写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