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赤峰市红山区离休老党员 张起云、修坤夫妇
今年83岁的张起云和81岁的修坤老夫妇是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南新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离休老党员,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离休后,都严格按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做为人生不倦的追求和精神支柱。尤其是离休后,坚持离休不离岗,战斗在一线。在生活并不富裕的状况下,为社会公益事业,为灾区,为困难家庭,为上不起学的贫苦学生慷慨解囊,先后捐款11万余元,以赤诚的心、深厚的情,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了老干部、老党员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张起云夫妇自离休后,就积极投入了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出资出力,奉献着老党员热心为民排忧解困的浓浓爱心。
2000年,为了响应社区倡议的“植树种草,建设绿地”活动,张起云、修坤夫妇带头从家中拿出200元钱捐到了社区居委会,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居居也纷纷捐款,使社区环境得到了及时改善。
2001年,为了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居民遵纪守法,弘扬道德新风尚,张起云同老伴商量,又从家中拿出了1000余元,为11个居委会制做了22块公民道德宣传板,同时他们又义务办报、宣传,使小区居民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2年,南新街辖区居委会由于经费紧张,无钱订报,不能及时掌握时事动态,领会中央精神,张起云又个人出资800余元,为11个居委会订阅了《红山晚报》,为居委会工作人员送去了精神食粮。
2003年,在预防“非典”期间,张起云、修坤夫妇不但义务参加防治“非典”活动,帮助居委会排查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还带头从家中拿出1000余元钱,捐给了防“非典”一线工作人员,以表示一位老党员对辛勤工作在防“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慰问。
2004年,为了使社区居民熟知《居民文明公约》,遵守社会公德,张起云、修坤夫妇又个人出资540余元,为所在的新华社区制作了《居民文明公约》宣传栏,同期又为印尼发生海啸受灾的地区捐款600余元。
2005年,为了关心下一代成长,张起云不但身兼社区居委会关协主席,而且又个人出资1400余元,为经费紧张的南新街街道、铁南街道办事处14个居委会关工委征订了《红山晚报》;出资1000余元,为南新街关工委与十一中学关工委开展“四有新人”竞赛活动捐款;同时为“春蕾”计划又捐款800余元,使街道和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基本保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06年,张起云、修坤夫妇又为红山区经费紧张的基层关工委,出资900余元订阅了25份《关心下一代杂志》,为基层关工委送去了精神食粮。2007年,为旗县贫困幼儿园捐款500元。为希望小学捐款3000元。2008年,为南新街社区5户贫困户捐款1000余元;为帮助红山区第九小学开展“四有新人竞赛”活动,捐款920元;帮助红山区基层困难的关工委订阅《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杂志,捐款960元。对于他的这一行动,当有人不解地问时,张起云、修坤夫妇总用他们的口头阐回答:咱“输舍也不能输教育,关心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党员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