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移民后裔自认洪洞县是故乡。
大殿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无论是黄河南北,还是海峡两岸,几乎人人萦怀,妇孺皆知。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使人们扼腕叹息,感慨万千。
岁月流逝,沧海变迁。明初大槐树移民活动距今已有600年。80年代中期,洪洞县志办征集到大量的证实明初移民史实的谱牒、碑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移民后裔那浓浓的思乡念祖之情。他们不论身居何地,因受到父辈的教诲和影响,虽经历十几、数十代的人世变迁,思念故土之情却依旧未减。他们虽说不出故乡是山西哪个县哪个村,但洪洞大槐树却像一面旗帜一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家族谱牒中约80%的移民后裔自认洪洞县是故乡。不少人干脆就说祖籍“洪洞大槐树老鹳窝”或“祖居大槐树棘针沟”。移民在迁入地定居之后,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槐树。这种深绿色的高大乔木寄托着他们对故园的思念和憧憬。在河南、山东不少地方,私家祠堂匾额上书:“派衍洪洞”、“祖籍槐乡”等,还可看到许多念故怀乡的楹联。
6月12日,“华夏之根”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洪洞大槐树采访,记者们情系古槐,观看了演出,探寻了自己的家世渊源。(记者 李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