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借“蒙中医科普大篷车开进大草原”活动,记者深入实地采访了内蒙古几家中蒙医医院院长,深刻体会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导向的倾斜。同时,医院自身发展中的求新求变更是提升民族医药事业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机制,有利于中医药人员专心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分配机制,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王国强局长的“四个机制”确立了今后我国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技术劳务价值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发展趋势。经过几天的实地采访,记者发现,各地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探索各自的发展新模式。
商都中医院:“专病专方”探索发展新模式
在中蒙医院中率先将“专病专方”提上工作议程,并将其作为发展医院特色治疗方式的是商都县中医院。

商都县中医院院长杜建民正在为患者看病
院长杜建民告诉记者,所谓专病专访是针对当地老百姓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专门开的药方,这些药方都是经过医院多位中医专家反复讨论,并通过千百次临床经验积累所致。“在商都县中医院就诊的病人我们都有详细病例单,他们同一类病在喝中药见效后,我们会汇集这些同类病的病例,积累到一定程度,院内召开专门讨论会,反复斟酌确定一个药方最后形成我们的“专病专方”。
同过此类方法的施行,目前该院共有专方上百种。但杜建民院长也向记者道出了他的苦衷。“商都县中医院虽然对感冒、鼻炎、咳嗽、胃病、结肠炎、头痛等多种常见病有自己独特的专病专方,治疗效果非常好,但这些都是凭着统计病例的经验之谈,没有高科技的实验室,没有学科带头人,再好的经验没有理论的支持,也很难攻克中医药治疗一些病的不确定性。”
基层中医院缺乏科研人才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解决这个缺口成为国家扶持中蒙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正蓝旗中蒙医院:建立完备制剂室、标本室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医医院是记者采访的中蒙医院中科研设施相对较完善的医院。该医院有成型的制剂室并有自己的中草药标本室,这为研究蒙医药提供了良好的实物环境。

正蓝旗蒙医医院院长达布希拉图正在为患者看病
说到建立中草药标本室,该院院长达布希拉图说:锡林郭勒盟有丰富的中草药药材,大约有568个品种,我们将这些中草药集中起来形成标本室,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的特性提供了方便。记者走入集合了锡林郭勒盟及其他省市的中草药标本室,看到各类草药分门别类有序摆放,每种草药后面都有药性,此外这里还有一些动物的骨头、矿物质等标本及用来采药的工具,让人不禁联想到,这样一个旗县级医院有着如此完备的中草药标本室,让人佩服决策者的果敢。达布希拉图院长说,标本室的意义很大,除了用于科研外,也为他们归纳所有的药品提供了便利。
除了在标本室的建设了下足了力气,正篮旗蒙医医院的制剂室也让该医院在发展决策上下了决心。除了政府给予的部分资金支持外,该医院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另外的资金缺口。“医院的发展壮大,要有配套的硬设施跟上。正蓝旗很多人都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经过临床试验,蒙药对于这些病的治疗有良好作用。成立自己的制剂室,加大蒙药研究,对于治疗这些地方病有巨大意义。”达布希拉图院长说。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整骨技术名扬海外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很多人熟知,源于这所医院在整骨技术上的独到。

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胡达赖院长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胡达赖院长告诉记者:蒙医传统整骨的主要内容是骨折的手法整复、外固定和喷酒按摩以及功能锻炼。但不满足于传统疗法的胡达赖组织该医院骨干医生对传统整骨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归纳整理,进一步探究,积极创新,最终推出了一整套蒙医整骨治疗新技术。“如我们在骨折的治疗上不仅采取传统整骨术的单纯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和喷酒按摩及功能锻炼,还要根据病情辨证施用蒙药及适当的饮食调理和置牵引等综合性疗法,实践证明,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胡达赖院长说。
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来源扩大,社会效益得到很大提高。在该医院住院的病人除来自内蒙古各地外,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患者也慕名而来。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患者专程赶来。“8月份还有一位从台湾赶来整骨的患者,我们正在做接收准备。”胡达赖说道。
1976年建院至今33年历史,如何弘扬整骨技术,胡达莱有他的自己的思路,把医院内部建设好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经过多年发展,该院设有蒙医整骨、蒙医内、外科等10个临床科室,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就医便利条件。(内蒙古新闻网记者马铃翔)
记者手记:9天行程,分别采访了各地区的中蒙医院院长,感觉到每个医院的发展总体趋势一样,都在发展中努力探索新模式。如今,在国家对中医药蒙医药的大力支持下,中蒙医发展有了更大后劲。采访中,五位院长对于今后的中蒙医药事业发展信心十足,相信探索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模式在不久将来会更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