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科技服务体系覆盖全区 让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  09-09-24 13:11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现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蔬菜,我们就种什么样的蔬菜,如果在种植蔬菜时遇到难题可以随时向走村串户的科技特派员请教。今年,我家3个大棚加上2亩耕地总收入能突破2万元。自从有了科技特派员,我们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9月6日,呼和浩特市西把栅乡合林村63岁的闫维志说起家里的收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计划经济年代,不是农民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的,必须按照指标种地,哪怕种出来的农作物不挣钱也得种,而且当时种植方法缺乏技术含量。当时,每家每户吃的是大锅饭,挣的是工分,每年每人的口粮180公斤,工分折成钱也就几十块钱。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种地有了自主权,但是受条件和技术的制约,每年的收入也不高。”闫维志说起往事有些伤感。

  1999年以前,闫维志和大多部数农民一样,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辛苦1年每亩地的纯收入最多500元。2000年—2008年,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闫维志和村民们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每亩地纯收入达到1.5万元。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支农行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以语言应答、专家坐诊、上门服务3种模式的“96048”科技服务体系覆盖全区,实现了科技专家与农牧民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专项支持和政策引导,目前全区已经有12个盟市、90个旗县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187项,形成139家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实施和特派员服务,项目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22%以上。(文/刘晓君)

稿源: 北方新报  编辑: 李中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