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08草原儿女赞 正文
以一流的服务和业绩 创精品车站
内蒙古新闻网  09-09-22 14:1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记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公司锡林浩特车站

  锡林浩特车站隶属于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锡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通(集团)公司客货发送量最大的车站之一。车站位于锡林郭勒草原腹地,现有员工75名。

  2002年8月1日随着桑(根达来)锡(林浩特)线的开通运营,锡林浩特站也正式启用。车站的开通不仅划时代地结束了古老草原不通火车的历史,同时也为日后锡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脚步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锡盟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国家和自治区煤炭能源领域日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日益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能源基地。由于蒙东能源资源战略地位的提升,能源运输主要通道的铁路大动脉的配套建设工程也加快了建设步伐,随着集通铁路(集团)公司“两纵四横”的蒙东路网格局的确立,锡林浩特站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发挥着铁路龙头的作用。同时,经历了车站几批员工的艰辛奋斗、精心打造,车站无论从员工素质、综合服务、软硬件建设、科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创出了一流的业绩和效应,2005年度曾荣获呼铁局路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团中央“青年文明号”的殊荣,日益成为了锡林草原上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

  锡林浩特站的员工们凭着他们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对广大旅客的诚信、对社会的负责以及对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最终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建站初期,车站只有十几人,人员少、工种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各项软硬件设施均不具备,工作环境简陋艰苦。但是,创业者们凭着年轻人的朝气、激情和活力,不断克服困难,改善条件,树立了自己信守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的爱岗敬业精神,荣辱与共的诚实守信精神,精干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的拼搏进取精神,乐观豁达的超越自我精神和不折不挠的主人翁精神”,为车站日后的快速、和谐发展积蓄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他们赢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先后荣获2001年度锡林郭勒盟“青年文明号”、2003年度抗“非典”先进集体、2003年度自治区“青年文明号”、2005年度团中央“青年文明号”、2005年度呼铁局路风建设先进集体、2002-2006年度先进党支部、2003-2006年度标准站、2007年度先进区段站、先进车间、2008年度锡多公司先进党支部和集团公司标杆党支部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同时,也有许多员工被评为公司(段)、集团公司、呼铁局及自治区级各类先进个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源源不断地走上了各级管理岗位。

  车站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认真履行好社会职能,把地方和铁路的情结紧紧扭在了一起,让友谊之花在草原盛开。2003年面对突入其来的“非典”疫情,车站员工们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纷纷递上请战书,冲到了抗击“非典”战役的最前线。面对只有廖廖数人的候车室,站务员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微笑服务、真情待客。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得到了锡盟地方社会的高度称赞。抗击“非典”战役结束后,车站被锡林浩特市授予了抗“非典”先进集体,站长被评为自治区抗“非典”先进个人。去年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中,为了能及时帮助在锡市打工的四川农民工返乡,在公司的支持下,车站设置了四川农民工返乡援助点。职工们自发捐钱购置食品,帮助灾区农民工返乡,先后资助了100多名四川地震灾区老乡,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公司也赢得了自治区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人道、博爱、奉献铜质奖章。

  2004年冬天,时任站长张芙光得知白音库仑牧区有一对年幼的孤儿姐弟生活极度贫困,并且面临辍学的情况后,万分着急。立即召集车站党员商量救助,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后,他带头捐款捐物,购买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当天就驱车送到了这对小姐弟家中。小姐弟年迈的爷爷,望着这些不期而至的亲人,感动的泣不成声。随后,车站党员又同小姐弟结成了助学对子,供他们上学读书。同时,为了延伸救助链条,车站又及时向地方民政部门反映情况,解决了姐弟俩的生活问题。这件事被《锡林郭勒晚报》了解并刊出后,在当地社会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直至今日,这对姐弟俩每到寒暑假,都会回到车站,挨家住上一段时间,因为他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把车站的叔叔阿姨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车站自开办客运业务以来,推出的“手牵手的服务、心贴心的温暖”一系列优质服务,感动了无数的市民和牧民旅客,在民族团结的心路上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2005年9月25日,福建省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魏先生乘坐列车来锡林浩特市考察,下车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黑色皮包遗忘在铺位的枕头旁边,内有现金、数码相机、各类证件及其他一些重要资料。等他发现时,列车早已入库。正在沮丧之际,却意外地接到了车站客运值班员、共产党员董文俊的电话。魏先生感谢之余,非要拿出一部分现金送给他作为补偿,被董文俊婉言拒绝了。2009年3月8日,赤峰籍旅客张光磊丢失近6个小时的钱包辗转又回到了他的手中。面对车站人的淳朴和热情,他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他对客运人员解释说:“我发现钱包丢失已经很晚了,其实,当时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找到了车站,真没想到竟然引起车站领导如此的重视,还费尽心机地帮我把钱包找回来,真是太感激你们了……”。一位蒙古族失主来信说:“感谢你们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你们亲人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感动,谢谢你们再次点亮了人性的闪光点,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去年“五一”期间,一位通辽籍的老大爷因缺钱无法购买返乡车票,站务员秦咏梅等了解情况后,便主动赞助他路费。这位老人家在上车时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真是碰到了好人,我下次再来一定带着家乡最好的特产来看你们。”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人对车站员工“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高尚品质的赞誉。也就是这一在他(她)们眼中看似平常的举动,引发了事隔一年后,这位老人在锡林浩特站台上的千里寻亲(秦)故事。

  车站量身推出了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主题的“六个一”亲情式服务,提出了“把优质的服务当礼品送给您”、“旅客的需求就是自己服务的标准,旅客的满意才是自身追求的目标”等服务理念。进一步规范了客货人员服务用语及作业标准,将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到客运工作的每个环节。2008年初,车站与锡盟团委、民航站、汽车站、包头客运段等多家交通运输部门联手打造了“爱心互动联盟”,实现了惠民便民的“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开展了“和谐春运、与爱同行”的服务,以党、团员为主力,对持有“爱心联盟卡”的“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从进站到离站进行专人跟踪服务,让旅客真正得到帮助,感受到家庭式服务的温暖。今年在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车站积极转化学习成果,推出了“微笑服务、满意百分百”活动。车站客运人员用微笑服务,用心去换心,拉近与旅客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手牵手的服务、心贴心的温暖”。活动开展后,得到了广大旅客的一致认可。截止6月底,车站共评选出“今日爱心服务明星”9名,共发送重点旅客520人,收到表扬信22封。同时,在全站范围内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今年上半年,全站客运员工为旅客献爱心、做好事达180余件,用爱心服务车帮助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送上车580余人次,主动为旅客提行李2000余人次,拾到旅客丢失的钱物3人次,折合人民币14万余元,都如实归还了失主,受到了当地社会和旅客们的一致好评。

  车站在注重抓好每年“春节”、“五一”、“十一”和旅游旺季等重点客运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发动全体员工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用我的诚心,换你的满意”创优活动,成立了由本站员工捐资的困难旅客救助基金会,开办了为旅客提供针线盒、便民小药箱、雨具等特色服务项目。今年春运期间,该站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安全迎送旅客达48000余人次,旅客运输高峰期最多一天达1800余人次,创历次春运新高,还取得了客运服务零投诉的好成绩。

  锡林浩特站建站7年,客运职工年龄不一,文化素质各异。为此,车站多次与当地警民共建单位联系,分批选送客运人员到驻地的武警部队,参观学习部队优良的管理经验。并且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安全客规等共性科目的基础上,还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分层次开展了客运业务培训。同时,车站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制订和完善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等客运服务管理制度,设专职服务质量检查员跟踪检查和指导,每月进行两次站容站貌、服务质量等多项指标的检查考评。通过发放旅客评议单测评,公开八项服务承诺内容,聘请行风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等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客运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车站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他们采用制度管理“硬手段”和职工教育“软带动”的双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组长现场第一管理者的作用,强化了班组长的管理力度,加速了车站的自控型班组建设步伐。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车站从自身查找不足,及时查找关键点,紧盯关键环节,加强标准化作业的执行质量,有效地防止了惯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在装车质量及效率方面狠下功夫,认真做好作业车的监装监卸和装载加固工作,从源头上消灭了货运责任事故。

  在安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由监管型向预防型的快速过渡,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同时,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是铁路“运输生命线”的观念,养成“执行规章制度一丝不苟”的纪律观念。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三无”、“党员创岗建区”、“挂牌上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锡盟煤炭运输市场也一度低迷,导致铁路运量急剧下滑,运输经营压力空前严峻。面对压力和挑战,锡站全体员工主动出击,变“坐商”为“行商”,寻市场、挖潜力、找出路,发挥了精干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出谋划策,为货主争取了优惠政策,经公司同意下调了发往沈阳、哈尔滨局及哲里木站的煤炭运价,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稳定了货主、拓宽了货源,打开了运输工作的新局面。

  货运值班员赵秀峰、货运员刘春霞、乔贞等一批货运人,无论刮风下雨,整天在货场和煤场打转,接触最多的是风雨和煤尘,苦累脏险。但她们克服了设备老化、缺陷较多、人员思想不稳定等多种困难,一次次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生产任务,受到了公司的一致肯定和多次嘉奖。

  正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车站的货运量突飞猛进,节节攀升。自2002年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前五年实现装车36282车,货物发送2306万吨;2007年全年完成装车110470车,是前五年装车数的三倍多;货物发送7279万吨,是前五年发送吨数的3157%;2008年实际装车230783车,比2007年增长1089%,实现翻一番目标;货物发送1502万吨,比2007年增长1062%,实现建站以来最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公司实际装车114773车,同比增长223%;货物发送量完成751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1%;旅客发送人完成67674人次,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4%;运输收入完成22631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36%,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为集团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荣耀和光环的背后,是锡林浩特站全体员工几年来忘我的付出,四任车站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集通(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路网建设的快速推进,蒙东地区煤炭能源基地的进一步发展,身处锡乌线、锡二线、锡多复线多条新线的核心的锡林浩特站,将进一步弘扬艰苦创业和敬业爱岗的优良作风,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重点,不断创新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理念,以更加优质、热忱的服务竭诚为广大旅客和货主服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谐铁路”的目标,围绕车站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目标,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为打造集通铁路(集团)公司“精品”品牌车站而努力。

 

 [1] [2] 下一页
稿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编辑: 赵翰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