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全国网络媒体云南行”的记者们进入大理州洱海考察,洱海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白族人聚居区,西依点苍山,东临大理平原,湖形如耳,浪大如海,故得名洱海。洱海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平均宽约7.5千米,平均水深约10.5米,面积为248平方千米,蓄水量约为28亿立方米,淡水资源丰富。洱海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是伴随青藏高原的隆升下陷积水而成,底质由粉沙和黏土构成。在入湖河口附近滨岸水域内主要是泥沙和大部淤积,深水区淤积的沉积物多为砂壤和带腐殖质的褐色黏土。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入湖河溪大小共117条,北面主要为弥苜河、罗时江、永安江,西部有苍山十八溪水、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小溪水汇入,出湖河流仅有西洱河。
洱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鱼类资源丰富,有“银苍玉洱”之称。洱海地区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3℃,湖水不结冰,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湖中鱼类资源有弓和细鳞鱼,其中弓鱼最为有名,在当地有鱼魁之称。
近些年随着人类活动增加,洱海面源、内源污染日趋严重,水质呈下降趋势。1996年、2003年洱海两次暴发蓝藻。多年来,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洱海的环境保护,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行保护治理。随着《洱海管理条例》、《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实施,洱海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监测,2004年以来,洱海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全湖水质总体保持Ⅲ类,2008年有8个月达Ⅱ类,已成为全国保护得最好的城市近郊湖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