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观众翻阅小人书
德国观众观看展板
王淑晖的绘画手稿
尤劲东的绘画手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殷帆):连环画也叫小人书,是中国极富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15号,作为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连环画选展》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正式向公众展出。
小人书既秉承了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又借鉴、融合了西方其它画种及艺术形式的精华。作为一种通俗艺术形式,连环画直接面对普通大众,创作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本次展览承办方之一的中国版本图书馆为了此次小人书选展,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挑选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小人书作品。图书馆对外合作与事业发展部主任张连平先生介绍说:“我们这个展览准备了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实物展品,一个部分是历史简介,就是图文展板部分,还有一个部分就是两个作者的手稿。我们这次展览主要是从绘画技法上和绘画风格上(考虑),选了一些中国传统的(小人书)。我们觉得最能吸引德国观众的还是实物展厅。因为这种形式、这种开本对于德国观众来说是非常新鲜的。”
小人书的创作和出版的繁荣足足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古今中外少有的文化奇迹。许多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生活状态、时政新闻、历史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品至今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除了精心挑选的绘画技法优美、内容丰富的小人书实物外,张连平对另外展出的两套小人书手稿是情有独钟。他说:“这次展览我们选择了王淑晖(女)1954年画的一套16张一套的《西厢记》。我们(还)选了另外一套尤劲东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第一个连环画作品,就是《法妮娜·法尼尼》。我们把他们这两套手稿放到一个展厅,(目的是)想让观众有一个对比,中国的传统画法和西式的现代画法。目前看来,这种对比的效果还是得到观众赞赏的。我觉得这有助于他们对中国连环画的理解,更深更好地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法兰克福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9月。能够成为此次小人书展的承办方之一,孔子学院的院长毕安妮女士感到十分的荣幸和高兴。她说:“我们非常高兴,这次的小人书展览能在我们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举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我想,这个展览不仅对那些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的德国人来说,(就是)对那些在这边生活的中国人来说,也应该是很有意思的。”
还在念大学的施密特(女)很早就听说了这次的小人书展览。开展当天,她兴致盎然地拉着跟她一样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妈妈来“凑热闹”。她说:“以前我对(中国的)小人书没有什么概念。不过我的一个中国朋友曾经告诉过我,小人书是伴着她长大的。这个展览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书里绘画的技法,很神奇,确实很棒,很吸引人。”
琳琅满目的实物展品、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和翔实深厚的展示信息,让前来观展的德国、甚至中国的观众赞叹不已。对小人书有着深厚感情和美好记忆的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王锡廷观看了展览后表示,这次的展览将为德国各界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说:“中国、德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两国的人民都需要相互了解对方。我们也希望利用这次(小人书展览)的活动,能够增加德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听众朋友,您刚才收听到的是录音报道《以书结友、以书会友——记法兰克福《中国连环画选展》。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