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呼和浩特市人民广播电台 “呼和浩特爱心车队”
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爱心车队”成立于2003年春天的非典时期。当时肆虐的非典疫情笼罩着呼和浩特,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呼市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没有时间去过问照顾自己的子女参加高考,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守在工作岗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发出倡议,组建出租车“爱心车队”,免费接送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及一线公安干警、新闻工作者、残疾家庭和下岗职工的子女参加高考。用理解和支持的力量,给“非典”一线的人员送去关爱和温暖。经过认真选拔,98辆出租车组成了“爱心车队”。并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当年接送考生的任务。
于是,这样一支充满了爱心的队伍用自己的力量和实际行动将爱不断地延续着,用爱温暖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爱融入了他们平凡却丰富的生活。
呼和浩特“爱心车队”从组建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爱心车队”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扶危济困、奉献爱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呼市市民广泛赞誉、感动社会的行业榜样。六年来“呼和浩特爱心车队”帮扶救助的贫困对象有二百多人,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岁的幼儿,有干部、下岗职工、残疾人,有城市市民、有农村学生。
2003年开始的“义务爱心送考”之旅一直延续至今。每一次的“义务爱心送考”活动中都会留下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人们,感动着社会。其中“爱心车队”帮助考生取回准考证、在完成自己的义务接送任务后又帮助其他考生顺利、快速的抵达考场的事情更是传为佳话。
2004年4月18日,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组织广大驾驶员义务栽种“爱心的士林”,600多名出租车司机、私家车司机和社会车辆司机放弃挣钱和休息时间,用两天的时间在110国道边栽下1700多棵树,圆了广大出租车司机参与绿化和美化首府的心愿。“爱心的士林”也在“爱心车队”的不断培植和呵护下,由原来的千余株发展到现在的近万株,这份爱心用绿色装点着我们的城市,也用真情播撒了无数生活的希望。同年的5月28日,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又组织“爱心车队”、爱心人士帮抚百什户民族小学贫困学生。所捐善款11280元、还为被捐助的25位贫困小学生送去了学习用品和衣物。同年,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爱心车队”被呼市市委精神文明办评为呼市十件新事之一,并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成为首府呼和浩特的一张“爱心”名片,行业标杆。
2006年8月1日,“爱心车队”谱写了一曲青城市民“百人爱心大营救”的动人旋律,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心的伟大。外地在呼市打工的农民工张志全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急需A型RH阴性血液。消息在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播出后,在一小时之内找到了两位稀有血型献血者,挽救了他的生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新华网、内蒙、呼市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此次事件,也成为青城市民街头巷尾评议的佳话,呼和浩特爱心车队在当年获得了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的提名奖。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全国各地都举行了捐款活动。5月20号,由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组织的“情牵灾区爱心涌动”的爱心捐款活动在新华广场举行。当天,“爱心车队”的队员们纷纷慷慨解囊,还放下自己的出租生意在活动现场为前来捐款的社会人士做记录,并且给每位奉献爱心的人士系上了一条红色的爱心飘带。
2008年10月30日听到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播发的寻人启事时,当时还不是“呼和浩特爱心车队”队员的郭宏师傅从北京返回呼市才几个小时。从启事的有效讯息中,郭宏师傅回忆起了这趟北京行的细节。尤其想到了那个怀抱一个熟睡孩子的外地口音的老人,以及与启事讯息中完全吻合体貌特征的丢失的小女孩。由于没听清楚联系方式,他马上开车来到了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主动来查询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