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08草原儿女赞 正文
平凡的岁月 不平凡的人生
内蒙古新闻网  09-11-04 15:22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记赤峰市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古山矿三井掘进队长 边政民

  今年49岁的边政民是古山矿三井掘进队队长,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1979年3月,边政民参加工作后,成为古山矿三井掘进队的一名掘进工人,在掘进队这个工作岗位上,他奋斗了20多个春秋,多年来连续被评为文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十佳”掘进队长。回顾这20多年的掘进人生之路,他无怨无悔。他始终认为: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979年他成为一名掘进工人后,就立志做一个行家里手,因此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虚心向工友学习操作技术和工作经验,由于自己的虚心好学,很快便掌握了掘进工作的工序和技术,成了班组里的生产骨干。83年他当上了抱头组长,工作又比别人多了一份责任,既要管理班组人员,又要组织抓好生产、安全、管理等工作。为了不辜负工友的期望和领导的信任,他立足于本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天天早入井晚升井,总是走在前,干在前,严于律己,工友们也都不甘示弱,抓质量抢进米,当时他们班组安全生产效益等各项工作始终在全队占排头。在担任抱头组长期间,掘进队在做东366回风巷时,需要人力推车,从掌子头到翻货眼距离有1000多米,推一趟车下来,又累又乏,他带领大家在接班进入回风巷时,就将所需的材料捎进去,让别人装车,自己一趟不歇地推车,衣服湿透了,肩膀压肿了,他也毫不在乎,翻完货又和大家一起架棚、打眼、放炮,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小班每班都完成2.4米多,远远超过了其他班组。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他的身体终于招架不住了。记得一天,他推了一个班的车,快下班的时候感觉有点不舒服,他坚持和大家一起架完棚收拾利索才升井。在洗澡的时候,他感觉呼吸困难,憋得难受,别人都说他脸色难看,正说着突然向上一反,哇地吐了一口血,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他是由于长时间劳累所致,嘱咐他今后工作必须要注意,否则身体就跨了。也许是年轻气盛,他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仍然照常上班,班里为了照顾他都不让他干重活,可他仍然抢着干。当时,井口领导看他年纪轻轻就累成这样,想把他调到地面工作,他却婉言谢绝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岗敬业的作风,赢得了井领导和工友们的尊重。后来被提升为付队长,一干就是几年。

  1997年他当上了掘进队长。此时,掘进队已经实现了安全生产18年,如何保持这一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他变压力为动力,在工作中,他采取的办法就是简简单单的9个字:“干在前、抓质量、保安全”,他把这9个字做为他的工作准则,不当“甩手”的官,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感染和带动全队职工圆满完成井交给的各项掘进任务。

  2008年秋季的一天,三井东420大巷灌浆管道被小煤窑炸断,井下消防火和密闭灌浆受到制约,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全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工作,井口决定让他们掘进队做探巷找出断裂口,这样做投入少而且时间快。接到任务后,他带领全队职工先做了20米上山,又做了15米平巷,终于找到了灌浆管道,可是断裂口还在上边,只能顺着灌浆管道向上掏天井。当时的位置赶上老塘,没有实帮实顶,只能在四周支护垛棚,掘进顶部时却非常危险,不能打眼放炮,只能一个人进去用镐刨,一不小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面积来货埋人的危险。当时,他毫不犹豫地抢先钻到天井里,一点一点地用镐刨,头顶上的货不时地砸在他头上、手上、身上,煤面子顺着脖领落到衣服里,又滑到靴子底,在下面的工友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经过24小时的奋战,终于找到了断裂口,顺利地完成了井口交给的艰巨任务。

 [1] [2] 下一页
稿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编辑: 赵翰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