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08草原儿女赞 正文
大漠护路人
内蒙古新闻网  09-11-04 14:4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记阿盟公路管理局达来呼布养护管理工区主任 洪雪峰

  洪雪峰1977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阿左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其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养路工。他1997年也进入了养路行业的大门,因其勤奋好学、踏实肯干,2001年被任命为巴彦浩特工区的生产技术部部长。2003年3月被阿盟公路局聘任为达来库布工区副主任,2005年3月至2006年任巴彦浩特工区副主任, 2007年竞聘为达来呼布工区主任。洪雪峰参加工作12年来,一直都活跃在公路养护生产一线,在当技术员时能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担任项目负责人能拼搏奉献、独挡一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岗位上验证着青春的价值,给工区年轻人树立了新时代青年的榜样。他对自己的个人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精神,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学习,使他在公路养护和工程方面进步很快。在公路养护上他发现工区和道班的质检员在区分病害和非整公里等的计算上有问题,于是向老质检员请教,查阅其他省市的执行情况,仔细钻研部颁标准终于找到问题的原因,大胆提出并细致纠正,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如他提出的公路养护工程量统计表就方便的、准确的指导了工区养护生产的“定额管理,量化考核”,还获盟局的表彰和推广。提出的环保养路方案现在在工区运行良好,效果明显,很大程度减少了公路两侧的白色污染;在技术方面他参加了阿盟乳化沥青在公路养护作业中的使用和推广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的技术骨干。主持修建的长中线12KM三级公路,获得全盟的生态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参与了长中线马莲湖公路生态治沙项目,该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已具规模,并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该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国际水准。他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养路工的儿子,我一定要在公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阿拉善的大漠戈壁是冷酷无情的,可这里的人却勤劳、坚韧,具有骆驼一样的精神。在这样的环境施工,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可是他硬是在大漠戈壁的风沙里锤炼出铁一般的意志。2002年阿盟旗县通油路工程全面展开,作为一名参与者,他负责着S217线一个项目段的路基工程,该段正处于戈壁滩腹地,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是全线最艰苦的地方,就连最起码的生活用水都要到100公里外的连队上去拉。炎热的夏天,戈壁滩上千里赤地,地表温度在60℃以上,他要穿上厚厚的大头鞋来回奔走,酷热的天气让他日夜难以入睡。如果碰上风天,那就只有吃沙子的份了。有一次拉水的车坏了,当地没有通讯设备,工地上已经断水,晚饭都没法做。他沉住气,每人只发给一瓶矿泉水,稳住大家。接连派出三台水车才把那一车珍贵的水拉回来。艰苦的环境没有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就是在那个工地完工后,他又转到另一个工地上,那时他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了。2004年,他负责额济纳旗七道桥的重修改造工程,工程要求胡杨节前必须通车。他进入胡杨林中一呆就是四个月,凭他的学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解决了施工当中的许多难题。胡杨林中的蚊虫,让他遍体鳞伤,大面积溃烂。而他只是回旗里输了几天液,病情稍有好转就有回到工地,至今他的身上还留下了许多黑色的疤痕。桥在胡杨节召开时顺利通车,他的努力给美丽的额济纳又增添了一道风景。长年的野外工作,消逝了他的青春,年近三十的他才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可是就在婚前的前几天他还在工地上忙碌着,是家人帮他准备喜事的一切事宜;可婚后不到一个礼拜他撇下新婚的妻子又下到查哈儿收费站工地上,因为那里需要他。

  做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技术干部。他把党性充分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在工地上他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起到党员带头的作用。每项工程开工他都带领人员最先进场,安营扎寨,同工人们一起劳动;完工后则是最后一个撤离,保证大家都安全无损的回家。工地上事务繁多,他总是能做到大的工作有条不紊,小的方面也体贴入微。在工作中他还是一个多面手,许多岁数比他大的工作人员都能敬佩他的为人,支持他的工作。他对工作严格要求,不管对待什么工作,他都要倾注极大的热情和激情,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他大大小小完成的的十多项工程都是优良工程。他的辛勤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曾被评为全盟“十佳路工”。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公路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选为“阿拉善盟十大杰出青年”。

稿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编辑: 赵翰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