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 媒体报道 正文
克旗新村社区:社区服务为百姓“百姓层”层层温暖
内蒙古新闻网  09-11-16 09:27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克旗新村社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开展特色服务,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服务早预约,铺人性化路——“社区居民”感温暖。新村社区组建了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治安巡逻服务、法律服务、关心下一代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便民服务组织,并且推行了“365天——天天有服务”的便民预约服务,使广大居民能够通过社区公布的社区工作人员便民服务联系方式,在正常工作8小时之外,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服务。社区预约服务,更显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

  延时上下班,开方便门——“上班一族”好办事。为了解决社区内的上班族下班后到社区办事难的问题,新村社区实行了“延时上下班”制度。即早晨上班时间由8:30提前到7:30,晚上下班时间由5:00延长到6:00。延时上下班打破了传统的上下班模式,扭转了社区工作“机关化”的倾向,给上班族提供了便利,既省时又省力,同时也为社区应付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方便。

  爱心来连线,划真诚桨——“弱势群体”见希望。新村社区积极建立残疾人、低保户、单亲母亲、空巢老人爱心档案,并为共驻共建单位和志愿者等热心人士搭建爱心救助平台,切实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为5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申请了价值4000多元的轮椅和1000多元补助金;为179户贫困家庭申请了低保救助,为7名贫困大学生申请了救助款1万余元;在旗妇联的帮助下,为12位单亲母亲缴纳了医疗保险;举办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为提高其就业技能,扩大其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拓展新领域,建关爱阵地——“黄昏老人”受关注。建立“夕阳阵地”,以老干部“四位一体”化工作为依托,以关爱和帮助老人为宗旨,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定期为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真正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帮扶再就业,驾技术桥——“下岗职工”有依靠。新村社区通过建立下岗职工劳动用工信息库,及时传递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于无经济来源的特困职工,社区不仅为其申请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还申请小额贷款为其购买出租车,改善了下岗职工的生活条件。截止目前,新村社区已为112名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补贴,为10名有就业意向的和就业技能的下岗职工安排了就业,为其中1名特困职工购买了出租车。

  建党员阵地,扬活动帆——“零散党员”作先锋。依托“党员活动阵地”,积极吸纳流入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到社区学习和活动,解决其“离党组织远,不能参加组织生活”这一难题,并根据他们的特长,聘请他们为楼栋长、绿地义务维护员、治安巡逻员或计划生育信息员,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刘莉莉)

稿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