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旗绰勒工作部鲜光村:“输出劳动力富裕全村人”
——劳务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扎赉特旗绰勒工作部鲜光村位于工作部东南部,与工作部所在地联合嘎查相接壤,共有200余户,900多人口,是一个以朝鲜族人口为主的村。近年来,在工作部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鼓励和支持下,鲜光村大量富于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为工作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成为了绰勒工作部农民增收亮点,同时也已成为工作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硕大成果。
务工者就职国内外各地,薪水可观
鲜光村外出务工者除一部分在国内各地务工之外,多数务工者由于语言及亲属关系等优势前往韩国从事技术、服务、建筑行业劳动,有的甚至被聘用为企业管理者等职务,报酬均非常可观。村民蒋庆洙两年前到韩国务工,现任韩国一家经营被套的企业从事经理职务,年薪达人民币50万元;康弘锡在韩国一家工厂从事电焊工劳动已有两年,他年薪折合人民币20万元;前些日,笔者见到了在韩国务工回家探亲的鲜光村农民李焕金,经了解,李焕金今年37岁,一家5口人,夫妻俩和父母亲,还有一个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前些年他们一直在村里经营土地,由于所耕种的土地只有有限的几十亩,一年下来攒不下多少余钱,去年他带着妻子通过亲属关系去韩国务工,在韩国南部一处码头从事搬运货物劳动,夫妻俩平均每人每天挣600多元(人民币)薪水,到现在,夫妻俩除掉一些必要的消费后大约已经赚了40万元人民币,李焕金说;在韩国消费很高,他和妻子打算在那里再干两年攒一些钱回家乡来边种地再干点别的。据息,鲜光村李永吉等一些村民分别在国内威海等地务工,收入也不错;有的还在外地推着烧烤车做起了小本生意,年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
部分务工者返乡创业促进发展
据了解,鲜光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不但拥有了丰厚的收入,而且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积极创业,努力脱离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今年33岁的李春峰夫妇2004年去韩国务工,2007年返乡后他们走出了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他们先是出资十几万元经营大型铲车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继而夫妇俩利用在韩国餐饮行业务工期间掌握的韩式风味饮食制作技术特长,2008年在绰勒工作部所在地开张经营了一家韩式风味饭店,生意很是兴旺,如今李春峰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富裕了。很多务工返乡人员还使用所赚来的资金盖起了好房舍,改善家庭居住条件的不在少数,如:村民罗春日在韩国务工3年,2007年回乡后,花费23万元先后为自家和身患残疾的弟弟罗春文家分别盖上了较考究的砖瓦房……
外出务工实惠了乡亲益处多多
鲜光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当地产生了“劳务输出+土地流转”发展模式。鲜光村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将自家土地在质量不受破坏的前提条件下廉价有期限地承包给本村村民或邻村联合嘎查的农户,使本村村民和联合嘎查的一些农户依靠土地流转扩大了农业规模,使这些农户实现了规模种植效益。
鲜光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后,思想受到现代化洗礼,改变了原有的不思进取的秉性,感受到了加强教育、掌握知识、增强素质的重要性,其主要体现在对子女就学问题重视程度的高涨,以形成近年来,鲜光村青少年除及特殊情况外基本未出现辍学情况,大学升学率逐年上升,今年就有16名鲜光村民子女参加高考,并且有12名考生考分进入本一分数线。
鲜光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得到有效增长,2008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元。都说“输出一个劳动力,富裕一户人家”,而绰勒鲜光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富裕了劳务输出户,而对整个绰勒工作部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意义深远。(施文秀 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