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淡雅和谐两相宜---江西宜春创建宜居城市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09-11-18 16:5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在江西宜春,听说这样一则趣事:一个在外乡工作多年的人,开车回宜春,到了进市区的路口,以为自己走错了,毫不犹豫地掉转了车头,后来,一打听才确认,这果然就是自己的家乡……

  的确,宜春发生了巨变。今日的宜春,处处生机勃发。俯瞰城区,四面青山环抱,秀水穿城而过,工厂星罗棋布,道路纵横交错。城中,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呈现出一幅“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美景图。

  这是宜春创建宜居城市带来的可喜变化。今年年初,该市围绕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全面开展创建宜居城市活动,力争今年年底宜春中心城正式列为“中国宜居城市榜”上榜城市,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致力把中心城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绿色、生态、便利、安全的宜居城市。

  生态立城

  在江西宜春,看到最多的是绿色,听到最多的是“创建宜居城市”,而这也正是近年来宜春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素有“四时咸宜,其气如春”之称的宜春,是江西历史上著名的“赣西重镇”,山水环绕,是江南地貌的典型代表,城区72平方公里的范围有15.7平方公里的山体和水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春最大的品牌和优势。该市充分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做好山水文章,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市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宜春市就因地制宜,适时提出了“显山露水、淡雅宜人”的城市发展理念,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全力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

  在宜春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我们看到一座山水相抱、绿荫满城、风景宜人的南国山水园林城市蓝图。宜春利用“四面环山相抱,城中秀水穿行”的自然风貌特色生态空间,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将中心城区的公园、游园、广场、专用绿地等串联起来,形成生态绿地系统格局。

  在城市建设中,宜春注重生态保护,将中心城区规划中预留15%的面积作为生态环境保留地。水域和生态绿地面积占到城区总用地面积的21%。规划建设中,将城区坡度大于45%的山体全部保留,并制定严格的景观控制线。还秀水于澄清、变绿洲湿地为公园……努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为进一步推进中心城生态环境建设,宜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实施“13579”绿色工程,即紧扣1个目标,按照“显山露水、透绿出新”的要求,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用3年时间新建改造30个小游园,使500米半径范围就有一个小游园;新建改建5条景观大道;7个公园;9个绿色文化广场。到今年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宜春近年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称号。

  产业兴城

  有了这些国家级殊荣,宜春为何又提出“宜居”,达到宜居城市有什么标准?

  城市的竞争首先是形象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根据宜春中心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该市决策者认识到,创建宜居城市,是宜春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实现赶超发展,突出特色和优势的选择,也是对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拓展和延伸。

  宜居城市不仅是空气好、水质好、绿化好,它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六大指标体系,是一个城市素质的整体体现和综合评价,总评超过80分才能达到宜居城市标准,宜春自评得分是77.5分。

  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的城市都只是一座空城,创建宜居城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考量宜居城市的六个方面,经济富裕度是宜春最需要迎头赶上的一个方面。为了缩小经济富裕度上的差距,该市把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发展和宜居城市创建同步推进作为战略目标。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各机关单位相互走访拜年的情景不见了,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推进中心城区六大产业暨创建宜居城市动员大会,对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上,如何促进赶超式发展、加快城市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鼓劲。该市梳理出锂电钽铌、医药、服务业、建材、机电和油茶等“六大产业”,并提出了实实在在的目标,即把锂电钽铌产业打造成“中国钽铌产品生产基地”和“亚洲锂都”,医药产业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具有影响的医药园,中心城打造成为覆盖赣西、辐射长株潭等周边城市群的服务业高地,建材产业打造成为江西“建材之乡”,机电产业打造成全国“机械工业城”,油茶产业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

  围绕着这六个目标,宜春市各级干部都迅速行动起来。市委书记谢亦森、市长龚建华分别担任锂电钽铌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组和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组的组长,亲自带队在第一时间跑项争资,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帅推进86个重点项目,掀起了项目建设的热潮。

  宜春市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支链条、一个基地”的要求,采取缺什么“引”什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促成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项目落户,产生了产业集聚效应。目前,投资10亿元的福斯特能源科技、投资12.6亿元的国威电子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锂电产业招商形势喜人,已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投资额64.4亿元,另有在谈项目60余个。其他五大产业招商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服务产业签约和开工项目13个,签约资金共折合人民币约22.8亿元;医药产业签约和开工项目8个,签约资金共折合人民币约3.6亿元;建材产业签约和开工项目21个,签约资金共折合人民币约18.5亿元;机电产业签约和开工项目16个,签约资金共折合人民币约28.8亿元;油茶产业签约和开工项目4个,签约资金共折合人民币约9.4亿元。

  安居旺城

  百姓安居乐业、城市安宁和谐,是创建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春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座社会文明、生活便利、秩序安全的幸福城市,使这座身居其中而能享受山林之乐的“人民城市”,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安居兴业,城市人气迅速提升。

  近几年,为实现“市民城区500米内见绿、每个小区都有休闲游园”目标,政府有意识地买地建绿、旺地种绿、退建还绿。尽管市财政比较紧张,拆除的又大多是黄金地段,拍卖搞开发肯定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市委、市政府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老城区只拆不建,拆除地段按规划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并且让市民娱乐休闲锻炼。

  如今,在宜春,“开窗山清水秀,出门鸟语花香”。游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体育健身设施齐全,让市民不仅能看得见绿,而且可以亲近绿、走进绿、享受绿。全市还建起30多个社区服务平台,90%的社区都健全了活动室、服务室、社区卫生所、小游园等,百姓出门5分钟就可以就医、锻炼、购物等。

  宜春市以和谐平安建设为主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年来,该市始终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位置抓”的理念不动摇,强调抓发展必须首先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摆在第一位,并把社会治安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市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今年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该市依托文化底蕴深厚这个优势,着眼教育引导,精心设计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市民素质在文明舞台上大放异彩,一股股文明之风在秀江河畔荡漾。

  随着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不断上升,宜春真正成了一块宜人宜居宜业的乐土。近年来,外地人来宜春投资、创业、安居的人口不断增多,出现了连锁开店、家族创业、兄妹购房的喜人景象,加速了中心城区人气的提升。如2006年至今,西地亚商务酒店投资公司已在城区连锁开业3家商务酒店;有李氏四个兄妹一起在秀江御景买房安居;有赵氏五兄妹来宜春创业……目前,已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约1.5万人落户宜春。

稿源:  编辑: 苏布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