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戏曲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中国泥塑剪纸之乡”,突泉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获得了5项国家级文化殊荣。地方小戏、书画、剪纸、泥塑等传统特色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作品源于自然,洒脱质朴,充满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地方小戏是在东北二人转、单出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用二人转曲调演唱的民间小戏,所反映的内容多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事情,形式有拉场戏、表演唱等。突泉县地方小戏《荒草滩》、《桃花岭》和《十五的月亮》,相继入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取得该奖项三连冠的好成绩,这在全区范围内也不多见。表演唱《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中宣部举办的“东华杯”比赛中获得歌舞类铜奖。2001年在“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中,文工团编排的节目在全盟五个旗县市巡回演出,由于成绩突出被中宣部和国家计生委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
突泉县“羊草甸”漫画植根于东北淳朴的黑土地,以当地一种多年生、抗旱、生命力极强的羊草为象征意义,创作出大量贴近群众、极具现实意义的漫画作品。在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漫画大赛,有三件作品分别获金、银、铜奖。自2000年以来共有千余件漫画作品在《工人日报》、《中国漫画》、《中国漫画月刊》、《内蒙古日报》等盟级以上报刊杂志及展览中发表或获奖。其中漫画《人不可貌相》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铜牌奖,开拓内蒙古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先河,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民间绘画、泥塑、剪纸、根雕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小有胜誉。70年代以来,先后有十几位作者的50多幅年画分别在上海、天津、安徽、海南、内蒙等出版发行,总发行量达四百万张。80年代以来,突泉县的泥塑活动开展得比较普遍,刘书琴、王凤春、郎书敏等青年农民创作出400多件泥塑作品。1998年突泉年画、泥塑百余幅(件)作品在内蒙古美术馆、呼盟展览馆等地展出,受到专家的好评。突泉县的剪纸创作由来已久,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家乡的壮丽风光和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表现手法鲜活、技术精湛。根雕作品层出不穷,2007年有3件根雕作品在《华人根艺》专刊上发表,1件根雕作品在“台湾根艺图录展”中获铜奖。
与突泉县繁荣的文化作品相辉映的是突泉县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雄浑手笔,县委、政府自筹资金3000万元建设占地6万平方米,集文体大楼、体育场、健身馆、网球馆等于一体高标准文体中心。同时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突泉镇和宝石镇两个文化站项目已于2008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又争取到杜尔基镇文化站、永安镇文化站、六户镇文化站和水泉镇文化站四个项目。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基层文化站必将成为突泉县民间文化又一块育苗沃土。(记者 安华祎 通讯员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