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 媒体报道 正文
新右旗“四个营造”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内蒙古新闻网  09-11-20 10:3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近年来,内蒙古新右旗高度重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把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摆在突出位置,各部门齐抓共管,坚持创新创优,不断完善措施,为企业投资、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宣传环境、法制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全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5月份,全旗财政收入完成2.58亿元,同比减少11.77%,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1500万元,同比减少0.03%,国税入库1339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72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605万元。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旗委、旗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新右旗关于建立有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新右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案件通报制度》、《新右旗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和《新右旗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及时调整了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各相关部门根据各项优惠政策在企业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兑现优惠政策和做出的承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到目前,各类民营企业已达到1429户,其中私营企业77户,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户。个体工商户1352户。注册资金达到26912万元,从业人员5887人。1—5月份,全旗上报招商引资项目6个,实际引进国内(市外)到位资金93589万元,同比增长709.2%,完成责任目标的27.5%。

  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求各苏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摆正与企业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地企关系,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旗各行政执法和服务部门,就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经济环境、提高行政效率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让企业及时了解了旗委、旗政府的决策动向。以高标准建设了面积380平方米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29个职能部门、146项行政审批事项、46项审核事项和13项备案事项进入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现了窗口化服务,限时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各行政执法部门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遇到的困难,树立了“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健康观念,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在电视台开设《行风热线》专栏,以图文形式滚动播出旗委、旗政府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全旗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政策动向,从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各相关部门以“三优、五公开”服务(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公开通章处罚规定、公开投诉电话)为内容做了电视承诺。对执法过程中的好做法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和激励全旗各级执法监督部门、综合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为全旗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表彰奖励为旗慈善事业、受灾地区踊跃捐款的各企事业单位,并通过新闻媒介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长效机制建设力度,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全旗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察机制,完善了以治理“吃、拿、卡、要”、“难办事、办事难”等阻碍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报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在企业建立了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聘请监督员,为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了解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规范了全旗各涉企收费部门行政行为,取消了无依据、超范围、超时限等不合理收费。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持证上岗、挂牌执法,加大对干扰和破坏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收费、罚款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严肃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金仓)

稿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