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莲渠乡霸王河村以“以民为本,科技兴农,构建和谐新农村”为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富民强村”活动载体,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面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全力引导村民发展致富,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
今年,乌兰察布市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而霸王河村农业却在大旱之年取得了丰收。这得益于村党总支班子带领村民算清了经营过程的“三笔账”,切实让村民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从而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首先是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帐。传统农业以旱田为主,抗灾避灾能力低,每亩土地仅能收入400—500元。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村党总支班子积极动员全体村民打井抗旱,通过村民集资和上级争取资金,目前该村共打机电深井8眼,全村2900亩耕地中,有2500亩变成了水浇地,且全部种植蔬菜。水浇地收入即使种植最普通的大菜,每亩收入也能达到1500—2000元,比旱地提高收入2-3倍。按平均每亩增收1300元计算, 2500亩水浇地就多收入325万元。该村共有1870口人,仅此一项平均每人增收1730多元。得益于设施农业的高效益,霸王河村正在为2500亩水浇地配备滴灌设施,近期又新建了大棚200栋。
其次是科学种田与普通种田的反差帐。霸王河村加大对村民的科技培训力度,组织村民走出去考察市场、推销产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习,从而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在走出去的同时,加大请进来学习的力度。他们经常邀请市科技局的科技人员深入霸王河村,指导村民科学种田。霸王河村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含量较高的“43”型塑料大棚。目前,该村共有“43”型温室59栋,每栋平均6分地,收入都在20000元以上,比简易大棚提高收入100%以上。面对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益,村民常建新感慨地说,和我一样,好多的村民是靠科技种田打了翻身仗,单卖菜一项收入今年就提高到50000元左右。
三是优质品种与普通品种的区别帐。过去霸王河村主要以种植大白菜为主,每亩收入在1500—2000元左右。今年以来,他们通过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引进津绿5号、津优20号、高糖1号、高糖2号等黄瓜新品种11个,大地1号、包玉2号等玉米新品种3个。这些新品种与过去的普通品种相比,每斤多收入0.6—1元,而且市场一直畅销。村民于四虎说“津绿5号”的管理和过去的普通黄瓜基本相同,但价格要比普通黄瓜高得多,我今年的一个大棚就收入28000元”。
从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到科学种田与普通种田的反差,再到优质品种与普通品种的区别,我们看到霸王河村在走向科学发展的同时,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根据初步测算,该村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800元以上,较去年的6030元相比,同比增长29.4%。(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