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波,女,蒙古族,1983年11月7日出生,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7年7月1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2007年5月参加科右前旗首批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8月被任命为平安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2月,在科右前旗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中,当选平安村党支部书记。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所向往的职业,如今更是被冠以了“三个一”的头衔,即“一个新世纪的国家战略,一部大视野的青春报告,一曲创业版的理想之歌”。而我,则非常荣幸的成为了其中一员。从2007年5月开始,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的人生轨迹实现了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官、又到村党支部书记的两大跨越。而每一步跨越,我都感受到了肩上担子不同凡响的份量,而且在时时告诫自己,“大学生当‘村官’,不单单只是‘知识青年下乡’接受锻炼,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是去开辟建设新农村战场,是去当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去战斗、是去奉献。”
当村官——淘到扎根农村的第一桶金
2007年的5月,我荣幸的成为了平安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由于在大学时就入了党,我被组织上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上岗伊始,各方面一时都难以适应。尤其自己是一个女孩,而农村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入户宣传,挨家动员,这就要自己放下扭捏,抛开矜持,落落大方的去工作。经过苦思冥想,我把自己定位为六个角色:普通村民、信息员、调查员、宣传员、协调员、文秘。我坚持走访入户,和一些对我好奇的村民聊天,逐渐开拓我的“农村市场”。旗委为了让像我一样一起上岗的50名大学生村官尽快地融入基层,为我们“提供”了4.8万元上岗资金和20吨水泥,用来修建“文明一条街”。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旗委和村民的期望,打好这入村第一仗。我每天顶着烈日忙碌在街头巷尾,做村民思想工作、给村民当助手、与施工队联系协调都成了我的份内之事。没出一个月,一条近千米长的水泥路便展现在人们面前,看到村民们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我的心中感到无比自豪,我终于能为平安村的百姓办点实事了。
2007年冬天的农村合作医疗,更拉近了我与村民的距离。我独自一人承担下了全村合作医疗费的收取。由于对这项新政策不了解,很多村民都拒绝交纳。为了让村民透彻的了解这项惠农政策,从中多受益,不管刮风下雪我都坚持入户,耐心的给村民讲解,细致的分析利弊,每天回到家中累得倒头便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使平安村首批参合率就达到了95%。两年来,全村已有7名村民受益,报销合作医疗款7376元。
我再也不是一个农村里的“城市人”,我淘到了当大学生村官的第一桶金——组织的信任,百姓的爱戴。村民们对我的戒备逐渐消除,自家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时常找我出出主意,过年杀猪,也不忘把我请为座上宾。也正是这些,更让我觉得农村太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改变,太需要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扎根,一种对农村、对农民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村支书——肩负村强民富的时代重任
2009年初,旗委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在各级领导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报名参加了竞选。在“公推”环节中,我以82%村民赞成票过了村民信任关;在“民主集中”环节中,我又顺利的过了党委信任关,成为进入最后一轮的两名候选人之一;在“直选”环节中,全村9名党员无一缺席,我以满票当选。兴奋之余,我更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这才是党和平安百姓真正考验我的时候。上任9个月来,主要在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夯实生产基础、培育主导产业、关注民事民生,取得了一点成效。
第一,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恢复了铺设自来水主管道破坏的耕地,对于不能恢复的5亩多耕地,经与村“两委”协商,村集体筹集资金向土地受损的农民赔偿了1万多元,挽回了农民的经济损失。如今,平安村老百姓都吃上了自来水,别提多高兴了。我们村网通线路从柳树川村到平安村一段出现了问题,信号连不上,我就抓紧找到网通公司来维修,并且在我的坚持下安装了平安互助网,实现了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维护村屯治安稳定的新举措。平安村的冷棚区共打三眼深水井,上任之前已经坏了两眼,上任后我马上与有关部门和上级部门联系,争取扶持资金修复水井,并拉电配备调频柜,以满足葡萄种植的需要。
第二,培育产业,开辟村强民富门路。“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是村强民富的核心。我请来了包村领导、帮扶部门共同商议,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平安村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产业仍以原来的大棚产业为主导,让村经济由纯农业型向城郊型转型,三年内实现“户均一个暖棚”的目标。目标定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协调贷款为6户农民建起了24栋蔬菜大棚,通过与帮扶部门自治区地税局协调,以反租倒包的形式新建暖棚42栋。再加上去年建的168栋冷棚,平安村的大棚总数如今已达到272栋,大棚产业规模走在了全盟的前列。
大棚建起来了,怎样才能让它赚钱呢?尤其是冷棚,村民都觉得冷棚费时费工,见效慢。我便积极引导村民改变旧的种植观念,并且带领大家外出到辽宁北镇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对比分析,村民们对冷棚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这些冷棚都已落实到户。150栋栽植了青提、红提品种葡萄,12栋种植香瓜。预计明年全部达产后,仅大棚一项就可为平安村民人均增收700余元。
在发展大棚产业的同时,我还坚持“多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思路。今年初,镇里号召建养殖小区,我和村“两委”班子协商后,决定在村西北角的小缓坡上利用80亩的地方,建设养殖小区。于是大胆引进12户养殖户建起了养殖场,主要养育肥羊、生态猪、鸡。自5月份以来,已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对来养殖小区投资建厂的养殖户还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每个养殖户除了自己发展外,还必须带动本村10户农户,这样既可以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带动全村人致富。此外,我还带领村民还搞起了庭院经济,每户种植20棵葡萄,栽植南国梨400棵,户均3—4棵,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绿化了环境。
第三,心系民生,怀揣百姓衣食冷暖。做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一村的当家人,要时刻牢记“村民的利益是我的责任,村民的心愿是我的心病”。谁家有红白喜事,我要在第一时间到场,哪家有困难,我都应该主动上门帮助解决。贫困户于永贵家盖房子没有了檩木,我就去联系扶贫单位,然后帮助买建房材料。郭守信家的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我就多次找来子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老党员辛凤祥年迈多病,老两口生活非常困难,我经常去家中看望,除了自己出钱出物帮助补贴家用,我还找来“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决定每年村里帮助解决300元的生活费。
谋长远——扎根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回顾两年多的村官历程,虽然苦点、累点,但我从来没有如此的成就感。但是,要想更好的为百姓服务,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还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三为”。
一是学习为先。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首先要向书本学,其次要向领导学,第三要向群众学。二是善思为本。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大学生到基层要学会思考、积极思考并善于思考。应当思考今天做过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样做可以不可以?应当思考明天应当做什么事?要怎么去做?应当思考一件事应当怎么去做?怎么做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三是苦干为上。一切机遇只有在苦干中才能抓住,一切难题只有在苦干中才能解决,一切目标只有通过苦干才能实现。那种只说不干、多说少干,只会高谈阔论、不会埋头苦干,只会坐而论道,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的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要俯下身来搞服务、真心实意解难题,让百姓满意、让组织放心。
两年的村官生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用真情与村民相处,村民才会信任你;将感情融入工作,大家才会支持你;靠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才会有所作为。如今的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农村要想真正实现发展和腾飞,还需要知识、需要人才、需要创新,新农村建设需要象我们这样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同时,农村为有志向的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正如李源朝部长所说:“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