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刘鑫:农民把我当“自家人”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7 14:5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刘鑫,男,汉族,1982年出生,2009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6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汽车运用专业。2006年8月--2008年4月从事个体经营。

  2008年5月通过内蒙古选聘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现任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主任助理。

  考上大学生村官不易,干好大学生村官更不易。这是我当大学生村官一年来总的感受。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大学生村官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宣传政策促落实,发挥优势搞服务,入户走访察民情,争当农民的“服务员”

  1、甘当“宣传员”,确保惠民政策进村入户。我坚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等国家惠民政策,并时时更新,用拉家常、送宣传册、张贴标语等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

  2、甘当“服务员”,确保村务工作顺利推进。我坚持从规范制度入手,健全了党支部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议事等制度,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认真开展好村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科普宣传、法制建设、村“两委”换届选举等工作。

  3、甘当“代办员”,确保服务水平得以提升。农民大多白天农事忙,不熟悉政府部门办公程序。我主动提供服务,替农民办理各种事务。6月份,旗残联组织换发第二代残疾证。我帮二、五、六组的6名身有残疾的农民办理了残疾证。二组牛润师老人的老伴患有精神疾病,医药费支出大,生活极为困难,除了帮助老人领取残疾证,我还到镇政府民政办反映情况,帮老人申请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4、甘当“调查员”,确保民意渠道畅通无阻。通过村民的反映和走访调查,我发现全村普遍存在饮用水质差的问题,少数中老年人患有腿疼病,特别是东升二组和五组情况更为明显。我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电话咨询了市水科所的工作人员。他们认为东升村饮用水含氟偏高的可能性很大。我向村“两委”班子及时反映情况,得到重视。今年5月,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争取下,东升村全村都通上了自来水。

  二是巧用办法促实效,积累经验办好事,下大功夫办实事,争当农民的“贴心人”

  1、利用“新资源”,传播“新文化”。2008年,大学生“村官”到任后,旗委组织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了远程教育服务工程。我认真学习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熟练掌握了操作方法。利用教学资源,下载最新种养殖技术相关课件资料,帮农民学会技术、用好技术。针对党员、群众身份不同,村民的实际需要不同,我不断探索“点题式”、“菜单式”、“现场指导式”等学用模式,实现了远程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东升村图书室现有图书近3000册,我上任接手后,对图书、影像资料重新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方便了村民快速找到想看的图书、影像资料。把自己手机号码设为“预约电话”并“送书上门”。我到任以来,来图书室看书的村民较之前明显增多,累计为村民办理了借阅书籍资料手续203人次。

  2、会说“农民话”,会办“农民事”。大学生下乡当村官和农民进行语言交流,学生腔不行,满嘴官腔更不行,必须学会说“农民话”,才能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中。我经常走家串户和村民拉家常、谈农事,跟着村民学说“农民话”,多了淳朴,少了客套,慢慢共同语言越来越多,真正与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一些村民遇到纠纷,遇到问题,知道我对政策、法规法律方面比较了解,找我咨询和解决。我坚持了解清楚情况,按章办事,从不偏倚任何人,村民也能接受我的调解。

  3、多进“群众门”,多走“乡间路”。农村工作多而碎,干农村工作就得腿勤嘴勤。有时候多张一次嘴、多进一次村民门,说不定就给村民家办一件好事。今年3月份,旗、镇就业部门组织开展免费技术培训。报名快结束时,我遇到东升五组一位大娘,想起她20多岁的儿子在家务农,就问了句:您儿子报上培训班了吗?原来大娘因为忙春耕根本就不知道培训班的事。现在她的儿子通过上技术培训班,掌握了一门技术,家里也增加了一份收入。

  4、低头“多讨教”,俯身“学经验”。为了快速掌握种养殖实用技术知识,在自学的同时,我主动向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取经,观摩种养殖技术人员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的过程,还跟着农民下到田间地头学习种养殖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2009年7月中旬,在旗委组织部和巴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与友联村主任助理作为该批学员中全区仅有的两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的上海“种都项目”培训。学习了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经营管理等知识,了解了先进地区蔬菜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三、深入学习作表率,认真调研找问题,细心分析解难题,努力争当农民的“带头人”

  1、率先学,带头学,掌握精髓。我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率先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收集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事例,并积极进行宣传,带动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共办科学发展观宣传专栏7期,广播宣传14次。

  2、集中学,分类学,全员覆盖。针对本村党员普遍年龄大、文化低、理论差的现状,我从活动主题入手,联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实实在在的感受,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宣讲4次;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组织集中学习6次,累计培训党员群众190多人。针对部分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党员参学难、领会难的问题,我按照村党支部确定的“结对子”上门帮学、送学16次。针对部分党员群众因农忙白天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情况,我排好时间表,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每个组长家里办“学习班”,累计办班19次。

  3、谏真言,献良策,突出实践。在切实掌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政策要求和基本村情、民情的基础上,我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本村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定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载体。不仅按要求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还理清了本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完善了村规民约,成为了村干部的得力助手。

  4、细调研,深分析,促进发展。我跟随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300余次,认真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细致地调查了本村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农民经济合作社运行等情况。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农村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还解决了一些过去一直难以处理的矛盾和纠纷。活动中,共解决了3个突出问题,2个问题列入整改落实中长期规划,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31件。

  一年多的时间,我骑着重庆-80摩托车,前后跑了近3000公里,走遍了东升村七个小组每个地方,走访了全村每户每一位农民。我最大的欣慰,是在下乡的路上,会有人叫小刘回来喝口水吧,歇一会吧,留下吃饭吧,给你割个西瓜吃吧……每当听到这些亲切的话,我觉得自己这一年来真的没白干,没白辛苦,农民已经把我当成了“自家人”。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