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22个艾滋病日,每到这个日子我们又会想到那个可恶可恨的名字——艾滋病,不过病毒固然可恶但染上病毒的人并不可恶,套用一位艾滋病医生的话——“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病毒虽然可恨并非意味着绝望,我们见到了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健康地与家人生活了六七年。医生也说,只要艾滋病患者按时服药,生存3040年都没有问题。
艾滋病并非洪水猛兽,但我们又看到过去艾滋病的传播只有10%多一点来自于性传播,但如今这一途径传播已经占到了70%。“同志”间的不保护、打工者的流动性已经成了艾滋病毒防控的一大难点,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不幸染上艾滋病毒的他
乐观抗病魔,但从不愿亲口说出“艾滋病”
他,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男人,对深爱的妻子从来没有过不忠。但是,在异国他乡,一次酒后乱性,让他染上了艾滋病,这让他感到了绝望。
但是,大度的妻子却在关键时刻拉了他一把,不但没有跟他离婚,还精心照顾他的生活,他已经健康地活了六七年。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他用他的亲身经历呼吁社会,不要把艾滋病患者当洪水猛兽,他们也需要阳光和爱。
染艾前
事业顺利家庭美满
尽管距离查出感染艾滋病毒已经六七年了,但是何俊(化名)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是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他一直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尽量维持着他原来的生活。记者通过业内人士联系上了何俊,但是他只接受电话采访。电话那头,何俊的声音有点低沉,听上去应该是位成熟的中年男子。
让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回忆过去,记者总觉得有点不忍。不过,在短暂的沉默后,何俊自己打破了沉默。据他介绍,他已经40出头了,学外贸的他,大学毕业后进了苏南某市一家外贸公司,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何俊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可。也就是在那个公司,何俊认识了妻子小梅(化名)。
来自苏北农村的何俊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的为人和能力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两年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先是乖巧漂亮的女儿成了这个小家庭中的一员,紧随其后,何俊被领导逐步提拔,30多岁时已经成了公司副总,这让周围人都羡慕不已。
去趟非洲
一夜风流染上艾滋
命运在何俊六七年前一次出差非洲后改写。
“那时真是昏了头,事后后悔已经没用了。”何俊充满懊悔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在非洲与客户觥筹交错,何俊喝多了,在客户的劝说下去了当地的一家夜总会,在酒精的作用下,何俊第一次做了对不起妻子的事。也就是这个第一次,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回国后一段时间,何俊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关于非洲当地艾滋病的新闻。“当时,我就头皮发麻,非常担心自己中招。不过,想想自己就只有那么一次,不会那么巧的。”可是,“艾滋病”这几个字一直在何俊头脑中挥之不去,犹豫再三后,何俊走进了疾控部门,接受了艾滋病检测。
“等待是漫长的,我每天都如坐针毡,听到手机响就会一阵紧张。”当他真正接到疾控部门电话时,医生却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是否感染了艾滋,而是让他亲自去取结果。“虽然医生没说,但是我知道,让我自己去取,肯定就是我有问题。”
何俊充满了恐惧,一个人躲起来痛哭一场后,他下定了决心走进了当初检测的疾控部门。“HIV阳性”,报告单上这样写着。
痛哭两天后
妻子陪他一起抗艾魔
“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我跑到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去检测,希望会出现奇迹,可是,所有的结果都证明我已经感染了艾滋病。”何俊回忆着自己刚确诊时的情形。已经没有了任何幻想,何俊最担心的就是传染给深爱的妻子和女儿,所以,每天,他都以应酬加班为由,到深夜才回家。
到家后,他还是以太晚了怕影响妻子休息为由,一个人睡在书房。一天、两天,妻子并没有奇怪,但是,连续一个星期下来,小梅意识到了什么,她以为何俊在外面有了女人。
这个理性的女人并没有找他大吵大闹,而是在某一天晚上等着他,一直等到他深夜回家。眼看已经瞒不下去了,何俊扑通一声跪在了小梅面前,痛哭着坦白了一切。
看着家中的顶梁柱,像个孩子一样伤心痛哭,小梅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她紧紧地把何俊的头搂入怀中,夫妻俩抱头痛哭。“那几天,我想了很多,也做好了决定,一旦小梅知道我的情况,如果想离婚的话,我毫无怨言,我的房子和财产都留给她和孩子。”但是,让何俊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小梅为他的事哭了两天,但最终还是原谅了他,并且愿意和他一起和疾病作斗争。“不管你还能活多久,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小梅的话让何俊重新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气。
离开家乡
到南京从头来过
说出真相后,何俊感觉轻松了很多,但是问题马上接踵而来。小梅会不会被他感染上?这一担忧深深困扰着何俊。
“如果我真把小梅传染上了,真是让我死一百次都不足惜。”为了得到答案,何俊陪着小梅一起走进了疾控中心。这比他第一次自己去还要紧张。幸运的是,小梅并没有感染上。
小梅的原谅,让何俊得到了重生。为了避免被周围人知道,他们夫妻俩决定,离开原来的单位,举家搬到了南京。对双方父母的解释是,为了何俊有更好的发展。
在南京,何俊凭着真才实干,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小梅则专心在家当全职太太,一心一意照顾何俊和女儿。“女儿一直和我很亲,每次我下班回家她都要抱抱我、亲亲我,刚查出来的时候,我特别害怕见到女儿,我怕把这该死的病毒传染给她,我会故意冷落她。这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伤害,她哭着跟妈妈说,爸爸不爱她了。”听着女儿的哭诉,何俊心都碎了。为了让这个家回复往日的欢声笑语,小梅在网上搜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给何俊看,让何俊慢慢从对艾滋病的过分恐惧中走出来。
乐观面对
无症状活了六七年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正常家庭没有太大区别,女儿并不知道我的病情。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吃饭、游玩甚至和女儿拥抱并不会把病毒传染给她们。”在何俊看来,自己之所以能一直走到现在,和小梅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
“她在家把我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像我们这样的人,多吃有营养的食物,生活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一日三餐换着花样给我做适合我身体的食物,每天要吃多少水果、多少蔬菜,她都搭配得好好的。”何俊笑称,如今的小梅成了他的私人保健医生,除了一日三餐外,每天早上还督促他起来跑步,原本因工作需要经常外出的应酬,何俊也是能推则推,烟酒更是彻底和他决裂。“这几年下来,我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也还没需要吃药。在小梅的支持下,我最终选择了快乐地活下去,因为我有个这么爱我的老婆!我要坚强地活下去,让我爱她、疼她、关心她……我坚信能等到这个病可以治愈的那一天!”采访结束时,何俊信心满满地表示。
不过,自始至终,他都不愿意亲口说出“艾滋病”这几个字。
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她们
不敢跟家人讲自己的真实职业
因为职业的关系,他们与艾滋病结缘,成为这一特殊群体的护士,然而歧视与恐艾的现实却让她们饱尝委屈与无奈。
她们是一群年轻活泼的花季女孩,因为职业的缘故,她们每天都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冒着随时可能出现职业暴露的风险,委屈得甚至不敢将自己的真实工作告诉家人朋友。昨天,记者零距离接触了这些可爱的护士,倾听来自她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声音。
初到病房
连看患者一眼都害怕
王倩(化名)今年29岁,做护士快十个年头了。王倩清楚的记得她刚到艾滋病病区时,一次病区送来一个艾滋病患者,因为被家人遗弃,这名患者流落街头,屁股上烂了一个洞,苍蝇一直跟着他飞到了病房里,在他身上打转。刚放到病床上,病人就大小便失禁,衣服、床单、被子弄得都是屎尿,加上脓疮,臭不可闻,护工给多少钱都不愿意护理。没有多想,王倩冲了上去,端来脸盆打来热水,帮患者里里外外洗了个遍,帮患者清理褥疮,换药。
“那天我帮他洗完身体后,我自己恶心得吐了好几次,中饭、晚饭都没有吃。”王倩说,尽管他们是护士,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娇宝宝,但来到病区,什么事情都得做。
工作几年
不敢告诉家人真实职业
由于社会上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这些每天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士也饱尝委屈。
每天,虽然她们和其他科室护士一样上班下班,但是几年来,同学朋友,即便是自己最亲的人,包括父母、丈夫、子女,都没有人知道她们是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士。王倩说,到现在丈夫和父母还以为她是在妇产科工作。
“不想告诉家里人,怕他们担心”,王倩告诉记者,病区有十几个护士,在家里都是被家人宠爱的宝贝,但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她们又都是尽职的护士。
可怕的事
病人针头扎到自己
“从事这个职业,最担心的是职业暴露”,王倩说,每天,护士长都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护士们规范操作。但是意外有时也会发生,就在前一段时间,一名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不小心将针头扎到了自己。那名护士含着泪对王倩说,她职业暴露了。
“一听这话,我的眼泪就出来了。”讲起这些,王倩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拥抱了这名护士,因为发生职业暴露后,意味着有千分之0.3的机会感染艾滋病。第一时间,医生马上为这名护士消毒、吃药,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抽血检查。
然而,护士除了忍受吃药带来的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副反应外,还要隐藏内心巨大的恐惧,“因为不敢告诉家人,只能偷偷地哭,第二天还要继续来上班”,王倩说,幸运的是,经过紧急处理和一个多月的观察,这名护士没有被感染,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最后才终于卸下。
艾滋病医生说
“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你怕什么?”
“艾滋病患者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什么要谈艾色变呢?”作为多年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专家,对于社会上的恐艾现象,南京二院感染科主任姚文虎深有感触。
谈恐艾
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你怕什么?
虽然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已经逐渐增多,但很多人仍然是“谈艾色变”,恐惧甚至歧视艾滋病病人的心态非常普遍。
“临床上,很多人得了艾滋病后,对周围的人会绝对隐瞒,家人更是不敢让外人知道,一旦别人发现这家有一个艾滋病人后,这家人往往会立即搬家,半夜里悄无声息地离去,再也见不到人影。”姚文虎说,这样的家庭,他见得很多。而记者随后的采访也印证了专家的担忧:在部分大医院随机接受采访的20名病人和家属中,6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和艾滋病病人过近地接触会很害怕,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说不愿同艾滋病病人交谈、握手。姚文虎坦言,艾滋病人遭遇的社会歧视还是很大的。
“但话说回来,它只通过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游泳、礼节性接吻、拥抱根本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他们害怕什么?”聊起社会上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姚文虎很感慨: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
“现在医学发达,只要艾滋病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耐药,生存3040年都没有问题,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它已不是必死无疑的病了。”姚文虎说,普通接触根本不会传播艾滋病,因此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而应关怀和尊重他们,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
当朋友
500多个艾滋病患者都有我的名片
由于社会的歧视,即便一些直接诊断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医生护士,也都刻意避讳谈论自己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史。但在接受采访时,姚文虎显得很淡然:我的家人、亲戚朋友都知道我是治疗滋病的医生,这没什么。
多年的治疗中,姚文虎总共为500多位艾滋病患者进行过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外地患者,甚至还有来自港澳地区的,很多人后来都把他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每个滋患者都有我的名片,上面的办公室电话、手机都有,他们遇到不舒服会打电话问我,小毛病我电话里指导一下,问题重的会让他们来医院找我。”
他说,每天都能接到艾滋病患者打来的电话,多的一天能接到七八个,少的有一两个,天天都有,很多是长途电话打来的。“这说明他们信任你,我能告诉他们应对病情的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的职责。”姚主任说。
表忧虑
性传播现在已经上升至70%
从事艾滋病治疗研究多年,对于艾滋病的蔓延,姚文虎忧虑重重。姚文虎说了一组数字:过去艾滋病的传播只有10%多一点来自于性传播,但如今这一途径传播已经占到了70%。“同性恋人群发病率明显提高,上升速度已经排在了第一位。”姚文虎说,由于没有保护的性接触,“同志”已成为艾滋病预防的主要人群。
“有的农村妇女,世代在家务农,遵守妇道。但因为丈夫在外打工染上艾滋,结果她也被传染,这样的个案并非一两个。”姚文虎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这些人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夫妻生活,寂寞无聊时容易出轨。
“一旦被感染,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回家再传染给老婆,有了孩子还好,没有孩子,再生一个孩子出来,这又该谁来负责呢?”姚文虎说,控制艾滋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