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呼伦贝尔行 >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正文
发展农村合作经营 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5 22:13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是我市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是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统计局呼伦贝尔调查队本着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目的,就产业化生产的发展模式、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对全市产业化发展的启示等一系列问题,对牙克石市大兴安岭乾森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此来探讨加快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牙克石市大兴安岭乾森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农业种植、粮油购销、储运加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指导、农业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有控股农业集团公司,被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注册资金6015万元,资产总额2.1亿元。公司拥有国有耕地31万亩,加盟土地170万亩,与162个小农场、农户签订了合同,实施了订单农业,带动了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该公司主要做法
  1、合作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乾森公司以国营耕地为基础,以合同形式吸收小农场、农户的耕地加盟入股。乾森公司主要负责:根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广大农户种植的粮油作物种子进行统一供应;在田间管理中,利用测土配肥技术,对小农场和农户实现统一配肥;统一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实行灭虫、灭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按订单对农产品按市场价统一收购。小农场和农户负责种植和一般的田间管理,并按订单将农产品出售给乾森公司。
  2、通过加工转化和建立外销途径,保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由政府支持乾森公司建立亚麻种植、繁育基地和与之配套的大型亚麻加工厂。亚麻厂设备先进,原料充足,年生产亚麻原茎达12000吨。亚麻厂实行本地种植、公司收购、就地加工。今年,种植亚麻达6万亩,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又投入400万元资金,对两个私营亚麻厂给予扶持,三个亚麻厂的4条生产线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
  与内蒙古粮食集团、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中国新良储运有限公司等粮食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农产品外销难的问题。
  乾森公司是牙克石地区的粮食储备中心,除牙克石地区的第一、二、三等三个粮库外,还有牧原粮库、免渡河粮库、博克图粮库等14个粮库,仓储能力可达30万吨。其中,第一粮库的仓储能力为1.5万吨,第二粮库为8万吨,第三粮库为4万吨,牧原粮库为2万吨,免渡河粮库为4万吨,博克图粮库为1万吨。为了运输方便,公司专门开设了两条仓储运输铁路专用线,解决了运输难题。
  3、建立化肥生产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
  乾森农业有限公司与天津施易得肥料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牙克石建立了年生产能力达13万吨的坤祉制肥厂,根据本地实际研制开发肥料,满足该地区农业的生产需要。2007年初,乾森公司被呼伦贝尔市政府认定为呼伦贝尔市化肥储备企业。与此同时,乾森公司同安徽六国化工、天津天青化工、天津施易得肥料有限公司签订了稳定的购销合同,进一步解决了牙克石农业的肥料问题。
  4、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乾森公司投资182万元,从瑞典、法国、德国购置了“远红外谷物分析仪”、“降落数值测定仪”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粮油检验、化验设备,组建了呼伦贝尔市粮油品质检验中心。为了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公司选派了一批实际操作人员到国内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培训,为保证牙克石市粮油产品优质优价销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粮食订单收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
    他们与专家们密切合作,把外地的经验与本地的气温、土壤墒情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科学实验、科技普及活动,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田间管理的精度、广度;并研制出了土豆专用肥、小麦专用肥等适合本地作物生长的肥料;全面掌握了农作物实施灭草、灭虫、叶面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并把技术向广大农户进行传授,增强科学种田的合理性,对防灾增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乾森公司还培育出了属于自己的“乾森一号”、“4379”“5199”“02K883”等优质小麦,对调整牙克石地区农业的种植结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迅速扩大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公司专门开辟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农业科技试验基地,用于小麦、大麦、油菜的对比种植试验、药效试验和新品种的种植及培育试验。
  5、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乾森公司成立近两年来,已经显现出了应有的实力。2006年收购小麦8万吨,油菜籽2万吨,实现产值1.4亿元,农户收入增加1500万元。小麦粉加工已初具规模,年加工能力 1万吨。拥有《绿色食品证书》和“骄乡”、“沟里香”、“兴安雪”牌小麦、面粉注册商标,可实现年产值2400万元,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同时为小农场、农户解决了资金、技术、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带动了牙克石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一)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乾森公司的发展来看,通过集中土地,为小农场和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服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既为小农场和农户提供了资金、物资、技术、销售保障,又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达到企农双赢。以依托强势力量联合弱势小农场和农户闯市场合作形式,为做大做强岭北农业开创了成功的典范。对进一步发展岭北农牧业产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启示一:目前,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小农场和农户与大市场已不适应农牧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个适应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合作组织经营,可以在小农场、农户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种比较协调的关系。有利于小农场、农户防范市场风险,获取生产经营的规模效益。近年来,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买难卖难经常发生,小农场、农户分散经营风险大,处于弱势地位,“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产业化模式企业和农户间是松散的合作,企业、农户的利益难以保证。因此,小农场和农户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既能得到资金、技术、服务,又可以解决销售的问题。乾森公司正是提供了这种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服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吸引小农场、农户以土地加盟,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增加了市场准入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小农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启示二:现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组织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技服务一直是依靠政府农技推广体系来进行。由于诸多不适应,二十多年来,农技推广队伍起起落落,其自身就面临改革的诸多矛盾,其服务难如人意。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有新的组织载体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加工、储运、融资等社会化服务。乾森公司成立后实施了一整套产前、产中到产后和示范、推广到培训的农技服务。一年多来,公司与专家们密切合作,把外地的经验与本地的气温、土壤墒情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科学实验、科技普及活动,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田间管理的精度、广度;并研制出了土豆专用肥、小麦专用肥等适合本地作物生长的肥料;全面掌握了农作物实施灭草、灭虫、叶面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并把技术向广大农户进行传授,增强科学种田的合理性,对防灾增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乾森公司不仅满足了农户对技术服务的需求,已开始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启示三: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就“公司+服务+农户”合作而形成的组织来说,一方是分散的、专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者,一方是相对集中的、拥有加工能力和完善销售渠道的企业。乾森公司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农场和农户的加入,这不仅仅是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产业化经营组织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为一体,形成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的组织机制,这是解决规模经济和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加快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的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乾森公司通过集中土地,为小农场和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服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运作的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组织合作不够规范,联接链条脆弱。乾森公司与小农场、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松散状态。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序管理。没有严密合作组织的运行章程,除了公司和小农场、农户,没有第三者介入监督,成员素质不高,只是凭经验、凭干劲办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兴办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升级发展的要求。
  四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能得到充分落实。“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营机制,这是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但是,由于乾森公司与小农场、农户之间合作只是建立在松散状态上,不可避免的会在利益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出现问题,导致各经营主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你的原料再好我不收,我的原料你要我也不给你。僵持的结果各方都吃亏。特别是影响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长远建设,影响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影响企业加工设备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发展我市农牧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乾森公司模式只是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一种模式,在岭北地区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国内、区内产业化发展先进模式“公司+大户+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下面就如何借鉴乾森公司经验和不足发展和壮大我市产业化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促成企业、农户联合,推动岭北地区产业化发展。乾森公司经验为岭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岭北地区小农场和农户的耕地多,面积大。大户的耕地达到万亩,小户也有几百亩,农畜产品生产量具备了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条件。但今年来,由于各自为政,加之资金、技术、气候变化等因素,大部分农场、农户十年九不收,亏损严重,并形成恶性循环,急需有象乾森公司这样的企业,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来组织合作生产,走出困境。因此走合作经营产业化生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通过扶持企业、农户搞联合经营,企业既有稳定的原料来源,产品质量又有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农户又可以得到生产资金、技术和比较稳定的收入,达到双赢。
   2、制订优惠政策,为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牙克石市对乾森公司在国有土地的税费减免、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为乾森公司发展创造一系列宽松的环境,使公司在成立两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定要政策先行。一是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税费减免,考虑到农业产业化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特殊性(风险大、管理难、收益低、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在税费收取上重点扶持,该免的就免,属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与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是分不开的,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企业发展的必需。所以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农产品销售环境。
    3、发展“起点高、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促进其上规模、出效益。乾森公司模式只是一种初级的合作经营方式,同国内的先进模式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应从高起点上发展合作经营产业化模式,一步到位。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在国内已成型的合作经营产业化“公司+大户+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这种模式运作的方式是,首先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预测,通过契约与合作社或大户约定本年度生产数量、品种及主要品质和技术指标。合作社或大户再把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农户。这种模式可以避免“企业+农户”的一些弊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较好的一种模式。要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支持,简化审批程序,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要降低门槛;鼓励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借鉴国内外投融资经验,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争取上市融资。
    4、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乾森公司与农场、农户的联合只是松散型的,各种机制并不完善。所以,在发展合作经营产业化组织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突出龙头企业在农民中的作用,并将政府对“三农”的优惠政策通过龙头企业得以实施。

      5、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乾森公司在一系列技术服务上,比较先进,但在产品的深加工及品牌做大做强上还处于弱势。所以,在发展我市的合作经营产业化时,应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一是要对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对食品、蔬菜和畜、禽等发展周期较长行业的加工技术以及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等组织科技攻关;二是要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三是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开发合作,创建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薛海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