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呼伦贝尔行 > 呼伦贝尔公路建设 正文
呼伦贝尔市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5 22:2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行的效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呼伦贝尔市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多而分散的地区来讲,公路交通更具有先行发展的必要性。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也决定了呼伦贝尔的公路建设必须在近几年内有较大发展。

  呼伦贝尔市是一个林、草重点区,矿产资源丰富。在搞好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条到与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意识日程上来。在级别不同的公路建设中,如何把公路建设与公路周边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的协调起来,是当前摆在交通管理部门、公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各级公路建设部门必须加强国家、地区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的宣传、学习和教育工作,使设计单位,特别是建设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发展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持呼伦贝尔优美环境、治理污染、保护大草原、大兴安岭森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当前的脆弱,我区大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彻底扭转环境质量,创造绿色生活环境,对外展现呼伦贝尔市的良好风貌,是交通部门、公路设计部门、建设施工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

  公路交通部门在公路建设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境保护政策,严格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去处理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做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

  公路本身是一条长距离的带态人工构造物,出于公路特有的性质,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改变其沿线所通过的区域环境特征。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具有自身的目的性、艺术性、统一特征。所以应采取保留以修改,建设与美化、清除与搬迁设计手法。树种、花卉可采取相配置或相互交替的原则。根据公路通过区域条件,适合树草和当地苗源合理配置。同时也可以适当建一些凉亭、山石、雕像等人文景观和设施。科学配置、合理布局,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出发,从植物学、生态学特征入手,点面结合,使呼伦贝尔公路主体建设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与现代化气息交相辉映。呼伦贝尔的公路建设将为这座草原城市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增加更大魅力。为此在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必须对公路的环境影响做出合理的评价,进行完整的环境保护,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内容是:

  在公路建设的前阶段,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选择可行性报告时,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措施说明。一是要充分考虑新建设的公路经过的城镇和居民区时,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要考虑公路通过的地带的景观、文物、古迹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如拉莫公路建设时公路两侧取土乱挖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三是要充分考虑到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在公路建设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设计公路路线时尽可能远离学校、医院,减少穿越城镇和历史文物地点,以防止交通车辆噪音和大气污染。(2)设计依据地形地貌情况,避免路基大挖大填,以防止水土流失。(3)把破坏植被、草原森林压缩到最低点。(4)要考虑到公路通过区对野生动物活动区不造成破坏及预防措施。(5)要考虑到设计沿线绿化和美观。

  在公路建设施工阶段,和建成运营阶段更要加强环境保护;根据修建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设计要求。以减少水土流失,噪声、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在公路两侧栽种美观的行道树,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

  总之,在各级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原则,全面实施呼伦贝尔市生态公路建设战略。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薛海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