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呼伦贝尔行 > 呼伦贝尔特色民俗文化 正文
全面提升呼伦贝尔多元文化软实力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6 09:4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使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我们在加快经济“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仍然高度重视发挥民族、历史、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呼伦贝尔文化软实力来自多元文化的融合汇聚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接纳和包容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灿烂,曾被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呼伦贝尔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诸多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鲜卑、柔然、室韦、契丹、蒙古等十几个游牧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成长、壮大、融合、消亡,为呼伦贝尔留下了灿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毗邻地带,文化沟通频繁,交流氛围浓厚,域外文化具备良好的民间基础。满洲里、额尔古纳以其独特的俄罗斯文化魅力享誉四方,牧业旗的草原文化特征,“三少”民族自治旗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林区旗市的狩猎文化、森工文化特征,农业旗市的复合型地域文化特征等等,共同构成了呼伦贝尔文化软实力的多元特色。

     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把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草原文化和森林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农垦文化和知青文化、地方文化和异域文化,作为呼伦贝尔市文化软实力的多元定位。

     挖掘和保护好多元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呼伦贝尔拥有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保存完好,这些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意义,也构成了呼伦贝尔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元素。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蒙古族以其独特的服饰、饮食、民间音乐、舞蹈、长调以及民俗文化区别于其它地区的蒙古族。被称为“北方森林狩猎民族”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具原始特征的驯鹿文化、皮毛文化和森林文化。

     呼伦贝尔拥有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拓跋鲜卑族建立的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帝国,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为呼伦贝尔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目前,全市拥有鲜卑石室“嘎仙洞”、“金界壕”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0多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人文生态保护区。挖掘整理旧石器晚期“扎赉诺尔人”和拓跋鲜卑历史。以“蒙古之源”为核心,突出蒙元历史与文化发祥地,重点挖掘成吉思汗文化。继续保护、发展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曲艺,不断培育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节庆品牌、历史人物品牌、民族风情品牌。进一步整合、弘扬域外文化,依托呼伦贝尔地区历史形成的中俄蒙文化交流的优势,把呼伦贝尔建设成中俄蒙文化交流的前沿与基地。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呼伦贝尔是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和“中国最美的草原”。在明确文化软实力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我们依托丰富独特的民族、历史和地域资源,着力把旅游产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多元文化,始终把挖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各民族传承下来的30多个民族传统节日与独特的自然优势进行梳理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春季兴安杜鹃节、夏季成吉思汗草原旅游节、秋季森林文化节、冬季冰雪风情节四大主题节庆活动,将各民族传统节日贯穿其中,让游人既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多元文化。我们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对濒危项目的抢救,建立和完善了传承人保护制度。今天,大家参观了巴尔虎博物馆。从鄂温克草原深处的锡尼河苏木博物馆,到市民族博物馆,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2个,已成为全国边疆地区和自治区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地级市。2008年,投资1.2亿元,实施大型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项目,打造一流的文化展示平台,提升呼伦贝尔旅游的文化含量和人文价值,增强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积极运作大轱辘恰特剧场和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演艺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文化投资体制,采取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企业冠名等形式拓宽筹资融资渠道,逐步建起首府海拉尔演出剧场、影院、体育馆、体育场等文化基础设施。

     软实力不仅是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外在的强大吸引力

     我们把打造文化名片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充分挖掘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吸收、借鉴现代包装、传播、营销手段,不断强化呼伦贝尔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敖包相会》、《草原晨曲》、《呼伦贝尔美》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已经成为呼伦贝尔软文化的优秀代表作。我们深知,呼伦贝尔的文化软实力能够在全国、全世界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就必须紧紧抓住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呼伦贝尔市委一次、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大市”。我市以多民族原生态文化为核心,倾力打造呼伦贝尔文化“五张名片”,推出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大型民族舞蹈诗《天边》、大型历史话剧《拓跋鲜卑》、大型蒙古古乐演出《蒙兀室韦——蒙古古乐》,即将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特别是“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组建和发展,在国内外卷起了一股关注“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浪潮,极大地提升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彩呼伦贝尔”是呼伦贝尔的文化名片、文化精品。为进一步提升呼伦贝尔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将继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打造出一批思想性强、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艺术精品,攻关开发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不断培育顶尖级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培养各门类的尖子人才和文化名人,培养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人等特殊人才,为提升呼伦贝尔文化软实力,培养领军人物、锻造核心团队。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将倍加珍惜呼伦贝尔灿烂的多元文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保护好、研究好,使之不断发扬光大,为呼伦贝尔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为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立华)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薛海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