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 马铃翔
编者按: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的乔玉芳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还担任着两个嘎查的党支书记,上任12年来,她先后让所在的两个嘎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三少民族之一鄂温克族同胞生产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上,这种活力体现在一位汉族女书记将全部智慧和精力用在如何让当地老百姓致富上。
第一次见到乔玉芳,是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的巴彦托海嘎查政府门口。那天,鄂温克自治旗卫生局组织医护人员为这里的农牧民免费体检。乔玉芳作为该嘎查的党组书记亲自迎接医务人员的到来。
“我代表我们嘎查的父老乡亲感谢你们的到来!我们很多老乡是第一次体检,他们听说你们要来,很早就赶来了。”乔玉芳对十几名医务人员说。
眼前这位五十露头言行举止大方干练的女书记,给人的感觉是她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干劲儿。
女书记新官上任放胆大干 嘎查旧貌换新颜
说道乔玉芳,还得从她刚当党支书记说起。
1997年4月,41岁的乔玉芳被上级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党支部书记兼嘎查长。2000年及2003年,在两次嘎查民主选举中,乔玉芳都是全票当选嘎查党支部书记,几乎满票当选嘎查长。
乔玉芳的魅力何在?
是她用真诚的付出,诠释着“三个代表”的内涵,赢得了牧民的拥戴和信赖。牧民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他们的心声:“乔书记就是‘三个代表’。她的为人和能力是我们公认的,不选她选谁!”
1995年夏天,巴彦托海镇政府将原来6个生产队合并,组建成巴彦托海嘎查。当时嘎查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大多数牧户处于贫困状态,嘎查所有固定资产只有2间空房和80亩撂荒地。
时任副嘎查长兼妇联主任的乔玉芳就瞄上了这80亩撂荒地。她动员大伙利用嘎查的80亩荒地种蔬菜。可是祖祖辈辈靠放羊为生的牧民对种菜不感兴趣。好说歹说,才有17名妇女愿意跟她干。她们花3万元,建起3个塑料大棚。为了省点买肥料的钱,乔玉芳和姐妹们每天晚上10点多钟,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到城里去掏大粪。掏粪、装车、卸车……一个月下来,姐妹们每人领到了450元的工资。原先不愿种菜的男人们,于是也主动找上门来。
一年下来,80亩蔬菜净赚了3万多元。牧民手里有了钱,乔玉芳作为嘎查的负责人,也就有了向心力。她看到大伙有了积极性,又开发了300亩撂荒地种土豆,结果第二年又赚了7万多元。牧民开始打心眼里佩服她。于是,乔玉芳又张罗着组建了牧民基建队,到城里去修烟囱、砌火墙、盖房、修公路。
畜牧业是巴彦托海嘎查的主体产业,她提出建牧民新村,让牧民定居放牧、发展高产奶牛。在鄂温克旗率先建起了科技示范型高产奶牛新村。目前,已经有60多户牧民进驻新村,饲养高产奶牛298头。在乔玉芳的努力下,总投资100多万元的北京杜泊羊肉食基地,也落户巴彦托海嘎查,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子迈得更稳更扎实了。
乔玉芳在牧民家的牛棚里观察奶牛健康状况
多年的艰苦创业,乔玉芳把贫穷落后的巴彦托海嘎查引上了致富路。嘎查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05万元,人均年收入5300元,大小牲畜11000头(只),光卖鲜奶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户数达70%。家家有四轮拖拉机、摩托车,有9户牧民还开上了小轿车,嘎查牧民全部住上了砖瓦房。因此,乔玉芳也收获了许多荣誉。1998年,乔玉芳被评为自治区“双学双比”女状元;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年,获第十三届“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参加了由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农民增收致富报告团,先后到7个省作巡回演讲;2005年,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