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在这片绿色净土上,有中国最美的草原、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发达的生态水系。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保护最好的草原。大兴安岭森林作为我国北方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我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河流、湿地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丰富,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和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嫩江、额尔古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座。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这个系统是东北亚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其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确立了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地位。
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呼伦贝尔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立市”确立为五大战略之首,作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提出坚持不懈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和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构想。呼伦贝尔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发挥统一监管职能,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构筑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呼伦贝尔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市委、政府确定的“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深度开发、循环利用”的原则贯穿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始终,积极推进神华、华能、鲁能、大庆等具有骨干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拉动作用,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坚持用1%的开发节点释放99%的森林、草原,缓解生态资源压力。在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经过积极争取,该市“呼伦贝尔草原可持续管理”入选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项目赠款金额109万美元,建立了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开展了新型放牧制度示范和退化、沙化草地治理恢复示范项目,建立了中俄蒙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国保护共管机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破坏,维护生态安全。目前该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6个,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大部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坚持有退有进,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呼伦贝尔市坚持不懈地完成退耕、退牧、退伐、退小的“四退”目标,全面实施了草原保护与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每年禁牧500万亩,休牧5000万亩,退耕100万亩,治沙100万亩。在“退小”方面,严格执行环境准入,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择商选资、压小上大、以新带老”,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水平工业企业,“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7台,总关停装机容量7.45万千瓦。拆除分散供热锅炉728台,关停、转产小水泥厂6家、小造纸厂5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伊敏煤电公司、玖龙兴安浆纸公司、神华宝日希勒煤业公司3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伊敏煤电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三年多来,呼伦贝尔市在退耕、退牧、退伐、退小方面减少生产总值19亿元,但同时通过再造发展优势增加生产总值2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