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关于加强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
内蒙古新闻网  10-07-09 16:3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委(科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科技司,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统筹安排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技工作,我部制定了《关于加强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将该若干意见正式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关于加强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

  科学技术部

  二ООО年八月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总体战略设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现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结构正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积极转变观念,采用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始终把科学技术置于西部大开发的主导地位,将科技进步渗透到西部大开发的各个环节。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积极调动全社会科技力量,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为事关西部大开发全局的重大问题提供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队伍,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总体上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形成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明确指导思想。西部大开发科技工作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长期奋斗与高起点、大发展相结合;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战略,以科技规划为前提,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系统推进;强化示范,试点先行,稳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科技潜力和主体作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促进东中西部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支撑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

  三、加快制定科技规划。科学地分析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加强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的科技发展规划,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科学指南,避免盲目开发和近利远害的弊端。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中远期的目标,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特色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需要和科技自身不断创新的要求,近期内重点完成西部大开发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西部主要类型区生态恢复重建、资源适度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区(流)域综合治理、典型地(县)域综合发展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注重发挥地域的整体功能,加强科技规划之间特别是跨地区、跨流域科技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积极借鉴先进、科学的规划思路和方法,开放式地研究制定规划,加强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四、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科技潜力和优势,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制定人尽其才的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西部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并通过项目和任务的带动,培养、吸引、留住大量各类科技人才,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服务于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和科技基础性工作,加强西部地区的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工程中心、科技信息网络、野外试验台(站)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依托西部科技力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和中心城市,建立若干研究开发中心,发挥科技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提供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支撑。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动力,加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恢复、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的有机统一。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开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的模式研究,加强节水技术和设施的示范和推广,建立一批农业节水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开发推广既适宜修复生态环境又具有经济价值的林草品种,以及先进适用的种苗繁育、栽培管护技术和林草深加工技术,在退耕还林(草)的重点地区建立若干种苗快繁基地,积极培育林草产业。从整体布局出发,制定科学的荒漠化治理方案,开展不同生态环境下防风固沙体系的模式研究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发展沙产业。在西部广大农牧区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解决生活和生产用能问题,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靠保证。建设一批生态环境试验站和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基地,以试点示范推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西部地区山川秀美。

  六、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国内外大市场,合理选择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与应用推广,引导农牧民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生态农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中药现代化、特色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农业现代化和特色产业开发的科技示范园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的规模化生产组织形式,促进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有技术优势的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对西安、成都、重庆、兰州、杨凌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推动科技兴贸。积极推广共性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西部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西部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

  八、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与示范,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西部各省区加快建立一批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系统,并不断扩大推广应用覆盖面,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以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为切入点,提高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西部传统产业的步伐。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信息。加强西部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开展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九、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科技要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根据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交通的承载能力和地理特征,开展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技术评价体系研究,统筹规划布局,集中力量攻克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发一批高效、低耗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系列产品,并在不同地区建立若干科技促进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区,使小城镇成为农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中小企业的技术集结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和人才中心,发挥其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加强科普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观念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通过采用针对性强、适用面广的系列科技培训教材和现代化培训手段,形成省、地(市)、县的梯级培训体系,培训大批的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把科技示范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面向广大农牧民的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塑造大批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新型劳动者。在继续推进西北地区五省科普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基地,开展具有广泛影响的科普专项行动,在整个西部地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迷信,倡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时代风尚,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东西合作的有效途径,形成东西部合作的良性机制。通过开展人员和学术交流、合作开发,并鼓励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西部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东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的合作,促进东西部企业的合作创新,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东西部技术对接信息网,加快技术、信息、人才等科技要素向西部地区的流动。加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拓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技术、人才和资本资源,参与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增加西部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出国访问和进修的机会。

  十二、协调集成,系统推进。加大现有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密切与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配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论证,组织科技攻关;加强与各地方西部重点工作的协调,加大对西部地区各级基层科技工作的支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间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

稿源: 中国网  编辑: 安华祎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