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依托,以活动、阵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整合教育、文化、科技、社区、群团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探索以广大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七种道德体系建设模式,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认知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强化素质教育,以加强特长教学,充分激发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潜质。组织少儿艺术节、“童真、童心、童趣”歌舞表演,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全方位展示才能的舞台,制定少儿艺术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以激励机制引导塑造中小学生情趣爱好。少儿艺术已成为乌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生活德育模式。以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创设感恩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少年军校等,结合具体生活实践的道德教育情境,不断丰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内涵。社区开设了实践基地,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带领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自觉加入“社区卫生监督岗”,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中小学生通过利用假期、双休日参加社区卫生清洁和绿化管理,捡拉圾、清除“牛皮癣”,普遍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组建社区送温暖小分队,为残疾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培养青少年尊老爱老、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
自主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学生文明卧室”、“校长小助理”、“环保小卫士”等评选教育活动,组建“少年交警队”、“安全监督员”、“少年消防团”和“少年模拟法庭”等团体,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体验教育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科普基地、“科技活动周”等德育资源,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在参观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动发展。乌达区投入10万元建立了陶艺实践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可以在身体力行的体验中得到感悟,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得以养成和巩固。发动中小学生向贫困小学捐赠图书,举办“学雷锋”义务劳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参加“6.26禁毒宣传日活动”,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学校建立一个禁毒宣传栏,上一堂禁毒主题班会课,每个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增强了中小学生防毒拒毒意识。
社会关爱模式。成立了以关工委、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老师为骨干、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讲师团,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授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生理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社区开展关爱行动,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孤儿、贫困生等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积极实施“春蕾计划”、“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设立“代理家长”,开通“心连心”热线电话。
价值导引模式。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六个一”、“快乐节假日”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五老”(老专家、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关爱、教育、传承、引导、监督、促进、帮扶、培养、协调、补缺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有效导引未成年人增强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
主题教育模式。以文明校园、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乌达区教育极富成效的道德教育实践。“文明使者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掀起了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热潮,推动了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动。 (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