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由哈尔滨开往包头的1814次1组列车、由锡林浩特开往呼和浩特的L7915次列车,都因雪害断道受阻滞留。最为严重的是1815次列车6组,原本应于1月3日20点58分到达终点,直到1月5日凌晨3点28分才疲惫而归,晚点30小时30分。
积雪形成了高达近4米的雪墙,列车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雪洞
1月3日晚18点38分,1815次列车被困于集通线大东沟站至三介海子站之间29KM+466M处。这里两面临山,地势低洼,风急雪大,在列车停靠区段,积雪形成了高达近4米的雪墙,列车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雪洞。
哈尔滨旅客李金奇说,我一年四季经常在外面跑,这样的大雪还是第一次见,我们5号车厢整个儿被埋在雪里了。
除雪组成员以为只要把机车周边的积雪清除干净,列车就可以继续运行,于是大家纷纷拿着列车上烧锅炉用的小铁锹,跳进没过膝盖的雪里,顺着线路一锹一锹地铲雪。20分钟过后,寒风骤起,狂风卷着雪粒把好不容易清理的一段线路又掩埋了,他们只能回到车上。
22点左右,由集通公司和当地政府组织的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大家为之一振,都纷纷下车,除雪进度明显加快。按照方案,对全列车15节车厢实施解体,逐步完成线路抢修。
因列车几次解体、甩挂,风挡连接处的端门直接面对线路,稍有不慎就有旅客坠车的可能。为防止意外,列车长刘爱军找来铁丝,绑在风挡连接处防护,并指派专人看守。列车员蔡凤权、邵瑞华、牛建、路世龙始终坚守岗位,看守车厢内的物品,没有人摔伤,也没有旅客物品丢失。
列车滞留期间,有关部门为列车补充了方便面8箱、矿泉水9件、香肠4件和肉、菜、米、面等食品。然而这些食品根本无法满足列车上1400名旅客的需求。全体乘务员达成了一种默契:先尽着旅客,在列车恢复运行之前,自己绝不吃!
第二天上午10点,当地有关部门拉来一车煤,由于无法靠近列车,只能卸在数百米远的站台上。副列车长杨毅亮组织乘务员,硬是在深厚的积雪中踩出一条路,到卸煤地点用袋子装,人背肩扛,一袋一袋往车上背。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硬是把近3吨燃煤运到了车上。
乘务室的小桌上堆满了旅客送来的食品。铲雪受冻,乘客把自己的手套、帽子、围巾给列车员们戴上
1月3日22:00,一位旅客突然心脏病发作,正在巡视车厢的列车长杨毅亮发现后,立即将旅客扶到餐车,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并将自己的铺位腾出来让旅客躺下。22:30,因硬席车厢超员,空气流通不畅,一名21岁的学生昏倒,乘务员王宝军立即将她背到餐车,找水找药。
“有的旅客穿着单线衣,就要下车铲雪,拦也拦不住。看到我们没吃的,一会儿,乘务室的小桌上就堆满了旅客送来的食品。我又像回到了部队一样,感受到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馨。”5号车厢列车员陈琳,言语中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看到列车员在下面铲雪受冻,我们就把手套、帽子、围巾都给他们戴上。我们是没工具,要不也都下去铲雪了。”哈尔滨旅客李金奇说。黑龙江工业大学大二学生李若增接着说:“在东北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真害怕,看到列车员都下去除雪,我心里踏实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互不相识的人们成为朋友,误解得到了冰释。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一中的包琳琳老师,带着4名学生到呼和浩特市参加文艺技能测试,看到列车员邓小龙48小时米水未沾牙,就拿出自己的矿泉水送给他,其他几个学生趴在铺位上,看到邓小龙不到几秒钟就“咕咚咕咚”把水喝得见了底,很是心疼。学生乌云赛娜把自己心爱的绒线帽戴在去除雪的邓小龙头上。
终于到达集宁南站了!每个乘务员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色的,其余的部位都是黑的,黑黑的手指抓起雪白的包子狼吞虎咽
进入集宁南站时,整个列车像长满银发的长龙,车窗、车门、车顶到处挂满了雪和冰凌。每个乘务员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色的,其余的部位都是黑的。“列车缺水,我们一直不敢洗脸洗手,全部留给旅客使用。”列车员翁明亮说。
身材单薄的列车员邓小龙在风雪中工作了48小时没合眼。期间,他一部1450元的诺基亚手机和近视眼镜丢在了雪中,眉骨也被铁锨把碰破了,鲜血直流,仍继续挥锹干活。
列车员牛建不善言语,自己不吃不喝,想给旅客多留一点。当旅客因获救围拢在一起举杯欢庆、非得让他喝一口酒时,他严守工作纪律,还是没喝。他用手摇水泵给锅炉上水时,身后竟有五六个年轻的“义务列车员”排成队等着帮他的忙。
到家了!段领导带着人给他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饮料、奶茶。乘务员吃饭时,黑黑的手指抓着雪白的包子狼吞虎咽。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庞,大家哽咽了。
列车长刘爱军掉泪了,他用沙哑的嗓子向全班组的乘务员表示谢意:“作为一个老兵、车长,我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太可爱了!”(记者 姚国强 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