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呼伦贝尔,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绵延到天边的一望无垠的绿。
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白。
我们走进的,是冬天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标志性照片里的莫日格勒河,号称“天下第一曲水”。但是,这里的大地线条与历史脉络一样,单纯疏朗。看不到绿林,看不到花影,看不到水流,甚至,看不到泥土。动起来的,除了寥寥的人和车,牛和羊,还有半空中的云烟。
对我来说,呼伦贝尔,不是个地理概念,也不是个民族概念,而是一种满含敬意和无穷想象的精神大地。我是从蒙古高原走出来的人,草原的深情源源不竭地流进我的血脉,无声无息又无可抗拒。可我从来没有读懂过草原,仿佛茫茫古道听到了一曲天籁,只知奇美,不解妙理。
甩到我面前的呼伦贝尔,天地悠悠,草原之魂,何处捕捉?
一、特别的地缘
我的电脑屏幕上,是一张中国地图。地图里,中国是一个“面”,内蒙古是“面”里的一条粗壮的“线”,呼伦贝尔是“线”上的“点”。视线越过北纬47度,放大这个“点”,那里变成一大片绿色的“海”。
呼伦贝尔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最美的草原”、“最大的地级城市”、“最大的原始森林”、“最大的陆路口岸”,这几个“中国之最”,让好奇的目光一旦落在此处,久久不忍离去。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蒙,辐射东北亚,17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眼下,呼伦贝尔正努力加强地缘影响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许多企业也以呼伦贝尔为基地,走出去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呼伦贝尔还承担着东北及全国的进出口贸易过货。便捷的交通网使呼伦贝尔与东北三省的经济一体化格局愈行愈近。
与南疆相比,这里没有那些曲曲弯弯的线条;与大西北的边关相比,这里没有那样的浩茫荒瘠。呼伦贝尔这一“北国边关”,没有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边塞孤寂。
早在100年前,东清铁路的列车就奔跑在这片草原上。100年后,这个地级市拥有了两个机场,第一条高速公路绥满国道主干线也已经在建。境内97%的村庄有公路相连。
有了这些路,草原,还会远吗?
二、特别的资源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一首曲调悠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展现了呼伦贝尔独特的资源魅力。
除了区位优势、口岸优势,呼伦贝尔的资源禀赋还包含森林、草原、矿产、水资源等。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呼伦贝尔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倍,煤炭探明储量是东北三省总和的6倍,拥有两亿亩森林,一亿亩草场,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
森林资源曾经是呼伦贝尔一大宝。在上世纪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大片森林变成了难以流转的“闲置资产”,听起来家底富,用起来手头穷。特别是下辖的牙克石市,以“砍木头”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因此陷入窘境。通过多年的努力,呼伦贝尔重新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经济”,新的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城市实现了平稳转型。
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实在太丰富了,除了青山绿水大草原,还拥有宝贵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目前,呼伦贝尔已经推出小少民族儿童合唱《五彩传说》、原生态歌舞诗《天边》、话剧《拓跋鲜卑》、实景演出《成吉思汗》、蒙古古乐演奏《蒙兀室韦》等五张文化名片。机缘不巧,我们没有欣赏到这些名片,但可以想见,捡拾起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碎片,再串联成珠,传扬开来,是多么伟大而艰难的工作。因为史料太少了。纵使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关于呼伦贝尔的记载,也不过是凤毛麟角,令人心酸,不忍翻书。
个人之见,呼伦贝尔还有一种难得的文化资源——地名。中原风景,大多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字。鲁迅曾经批驳到,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成了名胜。再贫陋的县,也会立即变得文气沛然、不必再有长进。蒙古语中的地名,很少有这些秀雅的高帽子,实景实在,有啥叫啥,如:“呼伦贝尔:有水獭的地方”,“海拉尔:长野韭菜的地方”,“巴林:有老虎的地方”。
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呼伦贝尔的这些地名,正是草原不喜雕琢的野性流露;少了奇巧的文字花样,多了返璞归真的大美。呼伦贝尔下辖的额尔古纳市,有个莫尔道嘎镇,蒙古语的意思是“出发”。相传铁木真到此,顿萌统一蒙古宏愿,于是一声巨吼:莫尔道嘎(蒙古语:骏马出征)!莫尔道嘎由此得名。如此干脆豪气的名字,一如这冬天的呼伦贝尔,呈现出的萧疏淡远,不也如莫尔道嘎一样值得回味吗?
也许有人会鄙夷,这些粗朴的名字缺了诗意。确实,来呼伦贝尔寻景的人,都想寻蒙古长调般如歌如诗的景,内心中却总忘不了一点儿个人的缠绵悱恻。但那种朦胧惆怅的小情小调,配不上呼伦贝尔的大情大景。席慕容的诗作词、乌兰托嘎谱曲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辞藻和曲调都很质朴,却能叫许多人把不曾踏足的地方,甘愿变成他们心中的故乡,歌者听者都会泪落如雨。真正的诗,就是这样,最善于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呼伦贝尔不缺诗意,如果说关于她的诗词歌赋流传下来得少,那是因为长城内的诗人走不了那么远,瘦管之笔不能触及。
诗可以不多,歌却不能少。到呼伦贝尔,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礼物,就是歌。聚会前有歌,散席时有歌,出发前有歌,下马后有歌。有位诗人曾写过,春暖花开的草原,一滴露珠、一朵小花,一块岩石,一粒沙尘,都是歌。
我没有见到春暖花开,但我还是止不住想象,那时的草原:
骏马在前,美女在后,草原情歌,夹在中间。
诗歌在前,书画在后,呼伦贝尔,夹在中间。